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5-11-17 15:52:58 热度:806
制图 冯晨清
身患脑血栓的失独老人走出阴霾,年已七旬的癌症患者积极康复,80岁的老人学会了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见面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为邻家的空巢老人送上一盘饺子、一套棉被……
什么样的养老方式能走进老人心坎里?记者发现,一种社区公益“互助式居家养老”正在尝试用新的方式,让老人们组成“大家庭”,相互帮助进行运动康复、精神慰藉,“年轻的”老人们还可以加入志愿者队伍,服务社区里的空巢、失独、孤寡及80岁以上老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跟踪爱众慈孝家园公益活动一年进行的统计显示,老人的幸福指数提高了37.2%,压力指数下降8%,人年均医药费减少2992元,慢病控制率达到80%。
故事
失独妈妈:
从一瘸一拐到15公里不用歇
早晨6点30分,刚刚洗漱完的爱君(化名)走到梳妆镜前,打粉底、描眉、涂唇彩……完成了一整套化妆之后,她特意换上一件鲜艳的红色棉服,从八北社区出发向红领巾公园走去。精神抖擞的背影让人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更无法想象她在几年前失去了曾相依为命27年的独生女儿。
“2005年到2013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8年”,爱阿姨告诉记者,女儿3岁时她与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女儿生活,2004年女儿突然被查出患有血液疾病,从洗衣机厂退休的她发海报、当收银员、做家政服务,“当时就是一门心思要多赚钱给女儿治病,可我的坚持和付出还是没能留住她”,2005年7月27日,女儿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美丽的27岁。
一夜之后,爱阿姨的满头黑发一下子全白了,料理完女儿的后事,她又因为太过悲痛,突发脑血栓,致使下肢不能正常行走。提及几年前的生活,爱阿姨的泪水不停地在眼睛里打转,“那时候因为给女儿看病,老房子的拆迁款全花完了,我只能租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里,最长的一次,一个月都没出门。邻居们再见到我时,我的头发乱得跟鸡窝一样,嘴巴歪得说不了话,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大家以为我疯了。”
去年初,爱众慈孝家园到红领巾公园进行健身活动,居委会主任生拉硬拽把她叫了出来。“女儿去世8年了,身边朋友都在帮我走出来,我不能再辜负他们了。”于是,从第二天起,爱阿姨每天早晨7点半准时到公园,跟着家园老师学习花式健走。起初,她只是抱着锻炼身体的简单想法,可没想到,老人聚在一起相互问候、相互关心的力量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我感冒了,有人陪我上医院瞧病,跑东跑西地扶着我做检查、拿药;我心情不好了,有姐妹能陪我一个下午听我诉苦;我只要有一天早晨没去锻炼,就会有其他老人或是家园志愿者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哪儿不舒服……”爱阿姨说,她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大家庭,“大家因为健身锻炼走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还会经常在家园志愿者的组织下听心理讲座、一起聊天分享,私下里我们在一起会开怀大笑,也会流泪发泄,相互关心、相互扶持,一天不见面都会想得慌。”
快1年过去了,爱阿姨从原来一瘸一拐走路到现在可以一口气走15公里不用停歇,从原来每天蓬头垢面到现在打扮得精神靓丽,体重从80斤增长到115斤。“现在没人相信我是个失独妈妈,还得过脑血栓”,爱阿姨说:“老人健康的根源是要有个好心态,归根到底是要有人陪伴,慈孝家园的老人和志愿者们让我觉得不再是一个人活着,而且我还有了生活的目标,就是要用我的经历帮助更多孤单的老人走出困境,快乐地度过余生。”
老年志愿者:
陪空巢夫妇六上医院
下午1点,64岁的申耀华跟社区里其他几位老年志愿者带着跑了一中午买来的拐杖走进了朝阳中医院,他们要去看望因突发腰椎间盘突出住进医院的75岁的梁阿姨。“这两天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问候病情,上午她随口说医生要求下床拄拐杖,我们几个人就赶紧买了给送过来了。”虽然屋外的气温很低,但申耀华却急匆匆地走出了一头汗。
除了带着老人进行健身活动,慈孝家园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在老人中招募志愿者,入户陪伴失独、空巢和高龄等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申耀华就是东直门街道新中街社区志愿队的队长。从去年起到现在,她带着社区里15名志愿者对190多户老人一一入户走访,对老人情况的掌握比居委会还细致全面。
邵振英是位智障残疾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老伴张曾山照顾,俩人都没有工作,手里仅有张曾山年轻时摆摊攒下的一点儿积蓄。“入户的时候我问76岁的张大哥‘爱吃饺子吗?’他只说了句‘包饺子麻烦,过年吃点儿得了’”,申耀华说,老人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她一辈子都不会忘。为了实实在在帮他们解决困难,她和其他志愿者商量着为邵振英进行智残升级鉴定,好让她每月仅有的100块钱补助略微提高些。
用三轮车把老人带到胡同外,3个志愿者抬着老人上车,到医院后再陪着做检查、拿诊断……为了完成鉴定,申耀华已经和其他志愿者带着老两口先后去过6次医院。每一次到医院,申耀华总是轻轻拉过邵振英的手,一边暖着,一边对老人微笑。忙乎完鉴定,申耀华又和其他几位老年志愿者商量着给老两口做一床新被褥,从被套床单到棉花被面,一共六七百元的花销都是大家伙自掏腰包。申耀华说,大家不图别的,就是希望这个冬天两位老人别受冻。
申耀华说,新中街社区很多居民还住在老旧平房里,可老人们生活得很坚强,“一位姓郑的老人患喉癌已手术22年了,仅靠着脖子下面用纱布遮住的喉管呼吸,因为怕脏东西吸入气管,老伴每天都要亲手消毒、清理他的喉管,22年8000多天日复一日地精心护理,也给我们这些年轻的老人们上了一课,以前从没想到自己的老年生活还能这么过,加入慈孝家园成为志愿者,自己在内心的收获比帮助他人要多得多。”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5
2025-04-04
2025-04-04
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