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5-10-17 15:45:52 热度:819
CFP
CFP
当前,亚太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仅我国就有约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心律失常患者高达2000万人,每年超过54万人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面对如此惊人的发病数字,我国在预防及治疗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张澍(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心律失常诊疗领域的“奥林匹克”首次来华
日前,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心律失常大会首次在我国内地召开,主题为“创新、发展、合作,共铸健康”。该会议被誉为这一界别的“奥林匹克盛会”,已成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次在华举办,标志着我国学者在心律失常医治、科研领域的发展得到国际认可。
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尤其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出现大量心律失常患者。该病既能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可突然发作导致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迫切需要治疗,但相关的、最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诊疗技术仍未被普遍接受并用于临床。因而,此次在中国召开世界心律失常大会,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大有裨益。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最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以及最先进医疗技术的展示,都将极大促进亚太地区心律失常研究的发展,并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许多中国医生可以不出国门就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大会也为很多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创造了与国际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本次会上,有20%的中国参会者来自二级医院。
黄从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诊治方面存在差距
随着心律失常患者不断增加,我国专家与基层医生共同努力,在诊治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临床上,对于现有成熟诊疗技术使用不足。例如心脏起搏器,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安装心脏起搏器仅为38台,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800台到1000台。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也是一项成熟而有效的治疗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引发的猝死。但在中国,能够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医院和掌握该技术的医生,还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安装数量仅为2000多例,且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
第二,对临床诊疗流程的依从性不高。为推进心律失常诊疗的发展,我国学者也制定了相应的临床操作指南、专家共识等,并开展了规范化诊疗操作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不按“规定动作”操作,影响了这些诊疗技术的整体疗效。
第三,自主创新还很有限。经过努力,中国少数团队已能够紧跟国际前沿,不断引进最新理念和技术,但真正的自主创新非常少见。
黄德嘉(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应激励临床医生参与各种研发
为尽快改善中国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可采取相应的策略。
应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普及知识,促进全民选择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从源头上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通过筛查等手段,尽早发现心律失常风险较高的患者,帮助他们提早预防。
此外,要在众多的心律失常治疗技术中,尽快找到能够在中国开展普及的适宜技术。可通过改变管理策略等多种形式,激励临床医生参与到各种医疗器械的研发中去,进而让更多治疗技术、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扩大可及性。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医生走出去,在学科发展上,应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推动先进诊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规范发展现有的诊疗技术。同时还要依靠专家团队,带领青年医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引进先进技术,研发出更加先进的诊疗思路与技术,并多在国际上发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话语权,进而站到这一领域的最前沿。
曹克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
致力于让更多县级医院掌握救命技术
目前,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然而,该方法在我国大多数县市级医院尚不能开展,许多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或者需要辗转去大城市的三级医院就医。据统计,中国二、三级以上医院有七千多家,只有约7%的医院可以做普通起搏器手术。
为帮助中国更多县级医院医生提高心律失常诊疗能力,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牵头,启动了“全国百县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与新技术培训”项目,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让更多县级医院掌握这项救命技术,真正实现心律失常专业的“大病不出县”。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