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生活保健:“加长版”桑拿天别让湿气缠身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5-08-08 08:23:44 热度:866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杨军

  今年的三伏天特别长,中伏有20天,整个三伏天加起来长达40天,直到8月22日才出伏。
  北京自6月1日入汛以来就开启了“连阴雨”模式,6月份有22个雨日,7月份有21个雨日,都比去年偏多。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北京下雨最集中的时段,高温加潮湿,人就像住在蒸笼里。在“加长版”桑拿天里,防暑降温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除湿。
  渗透人体悄无声息
  “昨晚洗T恤,今晨居然未干,湿度够大!”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7月21日发出的一条微博,引起共鸣。8月3日,他又在微博提醒,天气闷热勤补水。
  “我的衣服也没干,到处潮乎乎的,有一种南方梅雨季节的感觉。”
  “今年雨水太多了,特意从网上买来几个吸潮袋挂在大衣柜里,没想到半个月居然吸了300毫升的水。”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最容易无声无息渗透到人体里。冬天去过南方的人,可能都不会忘记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湿冷。南方的冬天气温要比北方高很多,但很多人能承受北方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干冷,却受不了南方的寒湿。同样,桑拿天里的平均气温不是最高,但却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些都是因为湿气作祟。
  湿气很狡猾,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别的致病因素狼狈为奸。湿与寒在一起,被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正常排泄代谢产物的途径是呼吸、排便和出汗。由于三伏天的空气湿度常高达80%-90%,人体内的汗液难以排出,便造成了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堆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胃口变差。而且,低气压会使人体内血液的含氧量变低,增加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危险。
  坏习惯最易招来湿气
  我们看中医,常听大夫说病人体内湿气太重,体内湿气是怎么来的?
  从人体构造来看,水占比大约为70%-80%。脏腑经络和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摄取、运行、代谢,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会产生水湿,如脾胃吸收水有障碍则会腹泻。外部环境对人体吸收湿气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三伏天就是湿气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我们以下这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加重湿气的产生。
  贪凉:冰激凌等生冷食物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给“湿邪”入侵创造机会。
  不吹干头发就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睡眠差: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喝大酒:啤酒烧烤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别忘了酒助“湿邪”,尽量少碰。
  老坐着: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穿得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
  不通风:不注意房间的通风,潮气自然加重。
  “湿兴”大发的信号
  三伏天,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此时最旺盛。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就能发现可以判断的信号很多。
  起床时看感觉:早晨起床时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手脚冰冷,人也懒得动弹,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穿衣时看皮肤: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如厕时看大便: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洗漱时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
  刷牙看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看平时爱不爱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疾病。
  吃饭时看胃口: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
  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拒绝“湿邪”有妙招
  三伏天湿度很大,人体内的“湿”不能正常排出去,就会出现“湿重如裹”、气机不畅,造成旧病复发、旧病急发的危险。
  解除或减少“湿邪”对机体的伤害,除了减少受热的机会、防止中暑、及时增减衣物以外,还要从饮食上加以调整。
  饮食清淡: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特别是远离烧烤食物;少吃甜食;少饮酒;补充蛋白质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去除湿气作用的薏米、红薯、土豆、山药、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白扁豆、赤小豆。
  适当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每天至少保证1500毫升,也就是3个矿泉水瓶的量。
  多动排汗:要想去湿气,还要动起来。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的方法。体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保持室内干燥:家里如果太潮湿,可以买来吸潮袋、吸潮盒甚至除湿机,也可打开空调的除湿功能,保持室内干燥。
  慢性病人防湿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不要忘记监测各项疾病指标,坚持服药;同时注意不要长时间、长距离的旅游,以免身体在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下承受更大的消耗,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