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5-07-30 09:37:19 热度:568
□ 本报记者 项 铮
2014年我国乙肝血清学调查日前公布,我国1—4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降到了0.32%,5—14岁的青少年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到了0.94%,我国2014年甲肝病例数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的目标。此成绩受到世卫组织赞赏,世卫组织称:“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的锐减表明中国已大幅降低了这代儿童未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这是一个卓越的公共卫生成功案例。”
接种疫苗加强监测干预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将成绩归于预防、监测、干预的综合防控,他说,“由于坚持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才有今天的成效”。在新生儿出生当天注射第一剂次乙肝疫苗,并在婴儿期内接种第二、三剂次,这样的免疫规划可以提供针对乙肝感染的终身保护。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材料显示,2002年开始我国把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迄今以来,已经为2亿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从2010年开始,我国对孕妇进行乙肝血清的筛查,对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免费接种免疫球蛋白。2009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还为15岁以下的青少年补种了乙肝疫苗。
为了降低输血传播肝炎的风险,从2015年开始,我国采血机构运用新方法筛选血源,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医源性传播、及时治疗肝炎患者。另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监测乙肝,完善丙肝监测。
科学证明,早发现、科学规范治疗,大部分丙肝可治愈,大部分乙肝可控。中华医学会制定了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肝炎预防水平。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后,乙肝患者的医疗负担减轻,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和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提高用药可及性
中国成年人的乙肝或丙肝患者约有1亿人。我国约有上千万慢性乙肝患者急需常年接受规范的治疗,肝炎慢性感染者如果得不到治疗,30%的人将会发展成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肝癌是中国男性诊断出的第二大常见癌症,是女性5大最常见癌症之一。慢性肝炎感染每年导致超过38万中国人死于相关癌症。
最早上市的药物是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目前这两种药物耐药率较高,新一代高强效的药物逐渐上市,美国的肝病学会和欧洲的肝病学会推荐一线药物——TDF和恩替卡,新药使用后,耐药率逐年减少。
北大人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王豪教授表示,应该客观评价耐药率,用过药以后,肝硬化明显减少,肝癌率下降至少50%—80%,即便发生了耐药,也比不抗病毒治疗要好得多,获益大于耐药所带来的弊端。对于特别贫困的地区,实在吃不起很好很贵药物的病人,用一些比较老的第一代的这种抗病毒药物也比仅仅用一些保肝药好得多。虽然慢性乙肝尚不能治愈,但现在已经存在有效治疗,可以防止疾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中国需要乙肝治疗的患者总数大约为2800万人——其中700万名患者已经出现进展性肝病,是亟待治疗的重点人群。治疗比不治疗更省钱。
事实上,近几年国际出现了可以治愈丙肝的药物。但由于药品注册审批过程漫长,目前中国没有上市。相对而言,患者现在能得到的治疗效果较低、价格更高、需要多次注射、副作用更多。当前约250万名丙肝患者或已出现进展性肝病,他们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很高,是亟待治疗的重点人群。
疾控局艾防处处长焦振泉表示:“我们很希望这种药品能够尽快的进入到中国,治疗我国的丙肝患者。但是这些药物价格昂贵,大约需要五六万美元,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讲,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价格。如果采取适合的价格机制、制药企业能够发挥社会责任,多方努力降低药品的价格,才能造福我国所有的丙肝患者,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加强乙肝知识传播
乙肝病毒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病毒携带者在读书、就业以及社会交往中都受到歧视。人们对乙肝的认识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我国出台一系列禁止乙肝强制检测、保护乙肝携带者平等权利的法律和政策,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的限制条件。这些政策有时缺乏执行力度和惩治力度。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是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的罪魁祸首。中国有约9000万人患有慢性乙肝、1000万人患有慢性丙肝,也就是说,每14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有肝炎。即便你自己不是其中一员,认识的人里也许就有。
减少歧视基于对肝炎病毒认识的进步,也体现社会对这个庞大群体的人性关怀。
专家表示,歧视源于无知。消除乙肝歧视,普及医学知识是基础。加强乙肝科学知识传播,减少医疗广告的刻意误导,大规模开展乙肝知识的科普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正确的乙肝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将会减少公众对乙肝的恐惧,减少歧视。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