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长寿之乡还能否“长寿”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5-07-24 08:11:09 热度:867

本报记者 谢振华 何 璐

命河是巴马长寿之乡的标志。酷似一个巨型草书体“命”字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上。 梁绍恩摄

青山石桥老人家。图 腾摄(人民视觉)

110岁的巴马长寿老人黄妈干。 梁绍恩摄

  巴马瑶族自治县,桂西北一处神秘、神奇之境。
  千百年来,受益这里独特的山水、人文滋养,巴马人普遍少病长寿。上世纪90年代,巴马获评“世界长寿之乡”,被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至2014年底,人口不足30万的巴马,竟有百岁老人94位。
  在健康养生崛起为“第三次消费浪潮”的大背景下,巴马的“长寿传奇”,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传扬。
  口口相传中,巴马的“神奇”,被演绎、放大,甚至有些“离奇”。“抬着进来,跑着出去”“住了几个月,癌细胞消失了”等说法,神乎其神。不少人坚信:巴马独有的阳光、空气、水、地磁、饮食,具有治病的魔力。
  带着对神奇秘境的好奇,带着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竞相涌入巴马。2006年至2014年,巴马游客总量爆发式增长26倍!在家乡与巴马往返迁徙的“候鸟人”,达10余万人。
  在收获真金白银的同时,巴马的困扰,也如影随形。
  大量“候鸟人”蜂拥而至,土客如何和谐共处?“井喷式”发展,生态环境能否承受其重?养生产业野蛮生长,“巴马”品牌能否“长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巴马乘势而上,提出打造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加速掘金“养生经济”。但被盛名遮蔽的现实,无法回避: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人才的匮乏,旅游产品长期处于低端业态等问题,考验着当地决策者“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智慧。
  当长寿净土成开发热土,巴马还会好吗?
  
  神奇与离奇
  癌症病人的救命稻草?
  村头,大树下。
  一群八九十岁的阿婆,聊着家长里短,有说有笑。近晌午,一阿婆背起背篓要回家。
  “再聊会呗?这么着急,回去干吗?”
  “晌午了,回去做饭。迟了,怕婆婆骂。”
  “嗨,你这婆婆!我们婆婆都是做好叫我们的咧。”
  在外地招商推介,广西的领导有时用类似的巴马段子开场,赢得台下一片会心一笑。
  偏居广西一隅,却能享誉全球。巴马,靠的是长寿传奇。继桂林、北海后,巴马正成为广西一张“新名片”。
  “俗话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可在巴马,人活百岁,却像风吹树响般,寻常自然。”巴马长寿养生科学研究院副秘书长何福高说。
  “1953年,全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巴马4个村竟有百岁寿者10余位,更有年逾九旬长者近百位。这一超乎寻常的数据,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何福高介绍,上世纪60年代始,陆续有国内外科学家前来研究巴马长寿现象。
  而真正让巴马声名远播的,是1991年国际自然医学会第十三次年会,巴马被宣布为继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以巴马为研究基地,国际自然医学会发表的报告和论文达数百万字。
  至2014年底,巴马总人口29.21万,共有94名百岁老人健在。据介绍,巴马超八成的百岁老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医院。在甲篆镇平安村巴盘屯,记者见到了110岁的黄妈干阿婆。老人面色红润,思维清晰,全无老态。
  曾多次到巴马考察的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盛赞:“巴马是上苍遗落人间的一块净土”。
  为巴马神奇着迷的,不只有学者、媒体。
  端坐石凳,63岁的王林石,紧闭双目,呼吸吐纳。在他周边,有人站着扎马,有人坐着养神,还有人摊开躺在地上。无一例外,都全神贯注。
  别奇怪,他们正在洞里“吸氧”“磁疗”。这里就是名声在外的百魔洞。
  作为巴马著名的4A级景区,百魔洞拥有壮观的喀斯特溶洞景观。相比洞内奇观胜景,王林石们更在意的是,洞里的地磁指数、小分子团水和负氧离子含量。
  “以前,住院都要挂氧气;现在,进洞就在吸氧。”刚到3天,来自江西的王林石对这里的神奇,深信不疑。
  在王林石洞内磁疗之时,来自广州的曹阿姨,正与老伴在洞口的盘阳河旁取水。一旁,有人把刚刚舀起的泉水一饮而尽。“这水经过磁场过滤,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小分子团水,喝了对身体好。”曹阿姨矿泉水瓶、可乐瓶、酒桶齐上阵,七八大罐水把小拉车装得满满当当。
  曹阿姨们深信:盘阳河的水,自深山而来,经过“五入地下”又“五出青山”的撞击,成为小分子团水,富含锰、锌、硒等微量元素,pH值偏碱性,多喝大有裨益。在往百魔洞的路上,手提空瓶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曹阿姨今年78岁,有神经衰弱的毛病,经常失眠。5年前,她和83岁的老伴一同来到巴马,发现在这边一觉可以睡到自然醒,身体也更轻盈了。而老伴原本患有糖尿病,来这住了一段时间后,血糖也降到正常。“更神奇的是,一个医院都不肯收、中风得一塌糊涂的人,在巴马住了两年,就正常了。”
  口口相传中,巴马的“神奇”被放大、夸大。一个细节,可为注解。百魔洞原名百么洞,“百么”壮语意为山泉水。但有人相信该洞能治百病,便改为百魔洞。
  离奇故事,层出不穷:“被医生判定只能活3个月的癌症患者,在巴马活了好几年”“打水、吸氧、磁疗、爬山、快走的‘巴马疗法’,什么都能治”“巴马是癌症病人的救命稻草”……
  在巴马县旅游发展委副主任李轶看来,这些说法过分夸大。“巴马很神奇,不能夸张、演绎到离奇。巴马是养生之地,不是养病之地。有病,得去医院治,这是常识。”
  “在巴马,空气好水好,加上作息规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呼吸道疾病等病症肯定能得到缓解。但以此取代治疗,认为巴马包治百病,肯定不可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谭文胜说。
  “无俗念、不生气、勤劳作,是他们共有特点。”实地采访过200多位百岁老人的何福高认为,巴马的神奇,实际上是由宜居的生态环境、敬老的社会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优质的遗传基因以及良好的个人心态等因素综合创造的,并非脱离科学的“离奇”。
  惊喜与惊扰
  幸福来得太突然
  王林石有肺病。孝顺的儿子听说巴马后,毫不犹豫地把他送来。在甲篆镇坡月村百魔屯租一间房,每月1000元,自己买菜做饭。王林石还特意花300元办了一张百魔洞的月卡,逢双号进洞。
  5年前,曹阿姨在老年杂志上看到巴马,便与老伴来此试住。一试,便“上了瘾”,年年都来,且时间越来越长。“同事说,我们越来越有仙风道骨的味道,要求一同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日益关注。巴马的“神奇”与“离奇”,在媒体与公众的传播中持续发酵。2008年11月,巴马举行“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双牌落户仪式。
  像王林石、曹阿姨这样,为了疗养常住巴马,或季节性在家与巴马间迁徙的,被形象地称为“候鸟人”。
  在坡月村支书黄英端印象中,2006年村里的“候鸟人”只有六七十人。“现在,高峰时‘候鸟人’有七八千人,而坡月村只有2800多人。即使在淡季,‘候鸟人’也常常多过本地人。”
  “以疗养和康复为目的的‘候鸟人’属于少数,更多的游客是被巴马独特的长寿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为探寻健康长寿的养生方式而来。”李轶说。
  “带上爸妈去巴马。”在这一温情广告语的感召下,巴马游客总量从2006年的11.6万人次,“井喷式”增长到2014年的318.9万人次,8年增长26倍,创造了广西旅游业界惊叹的“巴马现象”。
  巴马,火了。
  李轶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国庆黄金周。游客太多,宾馆爆满,一房难求。不少游客只好到农家找吃找住。滞留在县城的游客咋办?只好住从民政部门借来的几百顶救灾帐篷。县城体育广场上,帐篷挨挨挤挤,也成一景。
  “去年‘五一’,从那社乡政府到水晶宫景区,8公里公路,挤满了自驾游的车。学校、晒谷场、农家院,全都用来停车,还不够。没办法,只好实行交通管制。里面出一辆,外面放一辆。”李轶回忆道。
  幸福来得太突然。而巴马,似乎还没完全准备好。
  “好比一个穷在深山、家徒四壁的农户,突然来了一大帮子亲戚朋友造访,要什么,没什么,哪能招待得好。”谭文胜说。
  “巴马旅游发展实在太快,各种基础设施无法跟上。每到节假日,景区都人满为患,累得我们喘不过气。”李轶感叹道,“洪水来了,才想起修堤坝,手忙脚乱是肯定的。”
  声名鹊起,带给巴马的,除了惊喜,还有惊扰。
  “据统计,去年外来的常住或季节性居住在巴马的‘候鸟人’有10多万人次。像坡月、平安等一两千人的村屯,一下涌入这么多人,社会治理难度可想而知。人多、车多、房多,而警力又有限,安保任务‘压力山大’。”县公安局副局长黎天桥分析,“候鸟人”流动性大,文化、生活与当地有差异,摩擦、口角在所难免。
  “几任房东都对我们非常好,从没把我们当外人。有喜事还会叫上我们喝喜酒。”曹阿姨说,绝大多数“候鸟人”都能与村民愉快相处,但也的确有极少人不洁身自好,顺手牵羊摘一些村民的瓜果蔬菜。
  令曹阿姨印象深刻的一次矛盾,发生在2013年6月。“候鸟人”喜欢在百魔洞外的盘阳河一带游泳、泡脚。这让下游居民十分不满,毕竟,盘阳河是当地的饮用水来源。为此,有关部门发布告示,禁止游泳,并在河边竖起一米多高的铁丝网。此举引起“候鸟人”不满,推选出代表向政府抗议。
  现在,禁止下河游泳标识仍在,防护网也在,只不过被剪开了一道口子。显然,还有人偷偷下河。
  “候鸟人”也在努力,以更好地融入当地。2012年底,他们成立了“蓝色纽带”公益之家,在组织“候鸟人”登山、唱歌、跳舞的同时,开展扶贫、支教、清理垃圾等活动。
  一个更为官方的组织——巴马国际“候鸟人”协会,也于2013年底成立。协会下设31个分区,致力于从生活、法律等方面,援助来自全国各地“候鸟人”,同时引导“候鸟人”行为,共同保护巴马生态环境和长寿资源。当地政府也希望以协会为纽带,改变“候鸟人”管理“无底、无序、无奈”的现状。
  “很多‘候鸟人’都是退休的教授、专家、学者,我们希望通过协会把他们组织起来,更好地服务巴马发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黄瑞吉说。
  走在坡月村、百魔屯、巴盘屯等长寿村庄,随处可见经营中药保健品、器械与长寿食品的店面,浓浓商业气息迎面扑来。
  这让不少人担心:巴马的长寿密码,就在当地环境和人的平和心态,当宁静被惊扰,长寿之乡还能否“长寿”?
  生财与生态
  “净土”蒙尘,巴马蒙羞
  “你知道吗?如今坡月一个村的电梯房数量,已超过巴马、凤山、东兰3个县城电梯房的总和。而坡月的用电量,也与巴马整个县城相差无几。”说起旅游给巴马带来的变化,李轶举了坡月村的例子。
  盛名给巴马带来了真金白银。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33.39亿元,同比增长34.1%。目前,巴马有农家旅馆200多家,越来越多的村民洗脚上岸吃上旅游饭。
  因为大量游客及“候鸟人”的到来,坡月村高楼林立,俨然一派集镇的模样。银行、物流、旅行社、养生馆等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挂着粤、鄂、渝等外地车牌的车,不时从身边穿过。以往在广东等地务工的村民,纷纷返村,做起餐饮、导游等营生。
  在坡月,最早经营养生公寓的,是黄凤平。早在2006年,她就用自家一栋4层半的楼房经营养生公寓。
  敏锐的资本,看中了坡月村的商机。外地老板进来,以“村民出地,老板出资”方式,合作建房。房子建好后,根据宅基地大小,分给村民一部分房间,并补偿一部分现金。而老板则拥有剩余房间二三十年不等的使用权,之后全部归还村民。
  很快,黄凤平便发现,村里的楼房越建越多、越建越高。
  “2008年到2010年,村里的楼就噌噌噌地长了出来。”黄英端说,现在全村已有近40幢10层以上电梯养生公寓。“一半是与老板合作建的,一半是村民自己凑款建的。”
  2013年,黄凤平找亲友融资,原地重建了一栋9层半高、带电梯的河源养生公寓。
  由于规划滞后,有的楼房实属“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很多楼房在“政府没反应过来”时,就已建好,形成“握手楼”“接吻楼”状况。
  更大的压力,来自环境的过载:生活污水直排盘阳河,水质大不如前;生活垃圾剧增,处理压力大;重要景区赐福湖,布满人工养鱼设备;坡月至百魔洞路上,车流不息,尘土飞扬;百魔洞洞口部分出现风化……
  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正宽表示,巴马旅游发展太快,而环保意识和环保投入又严重滞后,环保压力沉重。
  “如果巴马发展到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房子,污水横流的地步,那么巴马作为长寿之乡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没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巴马调研时,曾告诫当地党委政府,“生态环保是巴马的生命。”
  “一些媒体对巴马环境破坏的批评,表明了公众对巴马的担忧和关心。”河池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坦言:“盛名之下,巴马难堪重负。在旅游井喷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准备不足,给环境带来很重的包袱。”
  “优质的山水,是巴马赖以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我们比任何人都更重视和在意巴马的生态保护。”奉海峰说,“‘净土’蒙尘,巴马就会蒙羞。在巴马,环保永远放在第一位,决不能因利用而忘记保护生态。”
  以问题倒逼,巴马开始发力。
  规划滞后是问题根源。巴马将陆续整合4000多万元,启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130多个。
  忍痛关停了淀粉厂、冶炼厂等一批污染大户;投资2500多万元,开工建设甲篆、坡月和坡纳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垃圾“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建立旅游核心区域村屯保洁制度;投入4亿元,8年内分段对盘阳河进行美化绿化;组建综合执法局,专司“两违”执法,在全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
  冒牌与护牌
  “巴马”标签,鱼目混珠
  一款矿泉水,号称能改善心脏病、心血管病、前列腺炎、痛风等20多种疑难杂症,你肯定会置之一笑。
  但如果打上“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的标签,你会心动吗?
  小心,别上当!
  不久前,巴马县工商局查处了一款堪称“神水”的矿泉水,共计7000多件。
  随着巴马声誉鹊起,越来越多的养生保健商品开始“贴”上巴马标签。
  县工商局局长廖忠实介绍,一款热销北京、上海和辽宁等地,销售额近10亿元的足浴产品,声称根据巴马瑶族长寿独家养生秘诀秘制而成。但工商部门调查发现,该产品在巴马根本没有生产场地,且巴马长寿文化中根本没有瑶药足浴的传统。“但人家就堂而皇之地打着‘巴马’旗号,注册了商标,并且能大卖。”
  “香猪、火麻、山茶油等是巴马土特产,这是巴马人认可的。但一些枕头、酒水、药品、保健品等跟巴马没半毛钱关系的商品,都纷纷‘傍’上巴马品牌,有些连我们本地人都没有听说。”谭文胜说。
  据县工商局调查,截至2014年底,含有“巴马”县名的商标,正在注册申请的298件,注册申请完成211件;其中,真正属于巴马本地企业的仅有96件。此外,涉及巴马知名景区“命河”“盘阳河”“赐福湖”“水晶宫”等地标名称或图形的注册商标申请也有不少。
  “有的外地企业和个人通过注册申请‘巴马’商标,在外地生产、经销非巴马原材料和传统工艺的产品;有的产品没有注册商标,通过在其产品外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标注‘巴马’字样,偷梁换柱、鱼目混珠;有的是恶意抢注,大量囤积,占而不用,用于日后转让、出售牟利。”廖忠实认为,这些“乱象”严重影响了巴马声誉。
  廖忠实说,巴马已全面启动商标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对长寿养生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企业摸底调查,对“贴”巴马品牌、涉及虚假广告宣传的企业进行整治;另一方面,引导本土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加快巴马商标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主动抢占阵地。
  截至目前,巴马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广西著名商标8件,数量居河池市首位。
  当下,巴马正积极申请注册“长寿巴马”商品和服务全类商标。“以后,真正的巴马制造才能使用‘长寿巴马’这一身份证,从源头上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廖忠实说。
  前景与钱紧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2013年7月,在广西旅游发展大会上,以巴马为核心,涵盖东兰、凤山、大化等县在内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被列为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旅游局共同牵头编制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旅游区要打造国际一流的长寿养生健康旅游目的地、国际长寿养生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长寿养生健康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
  《纲要》规划,到2020年,旅游区接待游客总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其中入境游客20万人次,成为集长寿养生、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这一蓝图,让巴马人振奋不已。
  精明的资本,也纷至沓来。
  投资20亿元的中脉国际养生都会项目,来了;投资50亿元的百魔洞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来了;投资10亿元的云外天乡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来了……在进城大道,在同贺新区,在百魔洞景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但是,在诱人的愿景前面,还有不少障碍等待巴马跨越:连接外界的道路及景区内部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一些景区尚未完全通路,景区配套不完善。从河池城区到巴马180公里,都是弯曲的山区二级路,旅游大巴走完需要4个小时……
  按照《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行动计划(2014—2016年)》,3年间,旅游区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3个,计划总投资31.95亿元,实施道路交通、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旅游服务等建设项目83个。
  “其中,很多项目都需要安排配套资金。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巴马2014年财政收入刚过2亿元,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巴马本身基础设施欠账就多。这让我们倍感压力。”奉海峰说,“此外,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统筹发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
  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奉海峰别无选择,“巴马,刚上路。面对困难,惟有咬紧牙关,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