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5-07-17 23:21:06 热度:589
□康 宇□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随后,这一要求被明确写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中。
的确,破除逐利机制,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难以绕过且非跨过不可的坎儿。面对这个难解的题目,福建省三明市将县级医院改革和城市医院改革“两步并作一步”,创造了一个多方共赢的改革样本,其精髓正在于:政府发力、三医联动,用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堵住了流通领域的高额浪费,勒紧了院长权利的缰绳,打造了政府、院长和医务人员的利益同盟,最终把公立医院重新拉回公益性的轨道之上。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公立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依靠业务收入。结果就是公立医院争相做大做强,将设备用到极致,对病源大小通吃,药品也更多成为赢利的工具。多年来,许多医院一路高歌猛进式发展,今天,在解决了医疗供给绝对短缺的矛盾后,公立医院在逐利之路上仍然无法刹车。这些年来,这种体制性弊病和公共利益的冲突已经越来越尖锐,不仅导致医药总费用增长失控,结构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已在渐渐瓦解医患互信的基础,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怎么改才能治愈公立医院逐利的顽疾?各地在这方面多有探索,但要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如果不从机制体制上整体“动手术”,则不免“按住葫芦浮起瓢”,因此大家都将公立医院改革视作改革深水区。三明着眼建立的新机制,首先将医药购销中挤压出来的水分,用于解决公立医院逐利冲动背后隐藏的后顾之忧;再用薪酬制度的一揽子改革,大幅增加院长和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使院长和医务人员认同改革,支持改革。从这几年的结果看,三明的改革实现了公立医院向公益性的主动回归。这些实践表明,止住逐利冲动和创收惯性,既不能仅指望觉悟和自我革命,也不能指望单项改革的“一指禅”,要让各项改革措施综合发酵,让区域内各级医院的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眼下,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公立医院改革仍在观望、犹豫。有的担心取消药品加成后财政补不起,医保背不动;有的担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有的认为基层医改已经实现了保基本,公立医院改革可以缓缓再说。然而,一味放任公立医院在旧机制下运行,大医院对医保基金的压力解除不掉,对基层资源的虹吸作用会加剧对医疗秩序的破坏,财政巨额投入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也难免会被稀释,假以时日,前期的医改成果也可能会被蚕食殆尽。
要啃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块硬骨头,会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干扰,会有部门配合的难度,即便快马加鞭,改革效果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显现。因此,运行新机制刹住公立医院的逐利惯性,更需要政府下定决心,为改革猛轰一脚油门。三明改革路径起码说明,从逐利性机制到公益性机制的置换,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那些初探深水区的地区并不需要照搬三明的做法,而是需要树立破釜沉舟的决心,借鉴其谋篇布局的思路,并让决心和思路变成大刀阔斧的执行力。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