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6-18 20:03:39 热度:1350
胡晓义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编者按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的三年间,医改坚冰初破,中国大致完成了基本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但这三年对于这场波及中国社会所有利益方的新医改,仅能称之为“序幕”。如何更好地迈向全民医保制度?如何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及公立医院补偿方式改革?医药行业身处其中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第八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业内权威专家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医保现实的理解和对中国全民医保这样一种梦想的追求。
历史进程和现状
从最近18年来看,中国医保进程分三个阶段,1994年“两江”试点开启了中国全民医保的进程,一直到2002年,我们的重点一直放在改革和重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
2003年之后,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把基本医疗保障扩展到农村和城镇居民,这一过程到2008年是推进最为迅速的时期。
2009年之后,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新医改方案出台,提出全民医保的理念,且要求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其他改革要配合进行。
到目前为止,我对中国医保的发展现状有三点理解:
第一,“三横三纵”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三横”即托底层(有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中间主体层,(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顶层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助、企业补充保险、特殊人群、商业保险)。“三纵”即中间主体层中的三种保险制度。
第二,覆盖13亿以上中国人。到去年年底,中国参保人数已达13.05亿人,此外去年医疗救助8887万人次。
第三,“321”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即三个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两个定点——定点医疗机构9.7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1.6万家;一个改革——探索付费制度改革(大多数地方已经建立起总额预付,以及按病种、按人头、按项目付费的综合付费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医保体系建设的特点:
其一,用十几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十几亿人的庞大体系。这十几年来我们的决策层密集地做出了一些部署来推进制度的建设,医疗保障制度推进节奏很快。
其二,分类建设。“新农合”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在全国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保2007年开始试点,2009年在全国推开;医疗救助2003年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这不是一种碎片化推进方式,而是中国的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另外我们也看到,所有的制度建设都是通过先试点再逐步推开,这也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
其三,低水平起步,逐步提高。就“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水平变化来说,2007年,人均每年只有40元的补助,而到今年,人均补助240元。这让中国数以亿计的城乡居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在逐步提高。2007年不到40%,到2011年已超过60%。
除此之外,受益范围从住院保障项目逐步扩大到门诊大病,再扩展到门诊普通疾病。受益人次也在不断增加,仅就城镇享受医保待遇来看,2005年只有4.77亿人次实际享受医保待遇,而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2.25亿人次。2011年“新农合”受益人次达13.15亿。
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人口老龄化。据统计,2011年,在职工医保参保人中,在职职工占75.1%、退休职工占24.9%,但在住院费用构成比例中,在职职工仅占40.1%,退休职工却占了59.9%。因此,尽管医保基金结余不少,但未来的支出压力将持续增大。
第二个挑战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大险种不仅筹资水平、待遇水平差异巨大,而且同一险种的地区差异也非常明显。比如职工医保全国平均结余基金可以支付全部参保人16.8个月的医保费用,但结余最多的省份可以支付35.5个月,而最少的地区几乎没有结余。
第三个挑战是我国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导致现行医保体制和政策难以完全适应。1.5亿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其本人及子女介于城乡医保制度之间,导致医保关系难以接续,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异地就医问题也异常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技术系统是否畅通,而在于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太大。
第四个挑战是有限的医保基金正面临着多方利益博弈。医保基金逐渐成为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医保基金支付资金已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收入的56%,医保保证供给与控制费用的双重责任加重;医保服务机构满足参保者便捷性诉求与防范欺诈风险的双重责任加重;面对窃取和倒卖私密信息为业的团队孳生,医保管理机构对信息的集中和日益精细的管理与确保信息安全的责任也在不断加重。
四项重点任务
要圆全民医保的梦,就要弄清医保体系完善的方向和重点。我认为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基本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要求是全面提升全民医保的质量。
一是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统筹制度安排,理顺管理体制(彰显公平、节约资源、外部监督);统一信息管理系统(以医保为中心统一数据标准);统筹安排筹资(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制度间的差距);统筹参保人员制度转换衔接。
二是进一步扩大并巩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我们已经做的工作是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做的工作是加大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保力度,而我们将要着力去做的工作是要探索建立适应全民参保的登记管理办法。
三是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障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封顶线——全面开展门诊费用统筹,逐步扩大三个目录保障范围;以城乡居民为重点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十二五”期末达到75%左右,降低群众实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大力推进补充医疗保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进医疗保险服务。
四是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增强基金共济能力,普遍实行市级统筹,支持省级统筹调剂;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等制度,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生;改进支付方式,推行多种付费方式改革:住院、大病按病种付费为主;建立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