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季庆英: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医务社工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5-04-17 23:35:36 热度:753

本报记者 胡德荣

季庆英(左)和医务社工在一起交流

  对话背景
  季庆英,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1997年,她由产科医生毅然转行干起了医务社工工作。十几年来,她不但在医院把社工这项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还推动了国内医务社工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中国十大社工”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她的故事也激起了人们对于医务社工这一行业的好奇。医务社工究竟是怎样一份工作,对医院和患者而言,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与季庆英展开了一番对话。
  总觉得除了医疗以外,还可以为患者做些什么
  记  者: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您能介绍一下,医务社工在医院主要是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吗?
  季庆英:简单地说,如果有一部分病人,除了接受治疗,还需要其他的帮助,而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提供不了这样的帮助,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帮医生和护士做这部分工作,这就是医务社工的工作。
  记  者:季老师,您最早是儿科医生,后来怎么会想转到医务社工这个新行业的?
  季庆英:当看到家长因孩子患了疾病而焦虑、痛苦,甚至绝望,当看到孩子因患病与社会隔离、失去小伙伴,眼神所流露出的那种悲伤和无助的神情时,我总觉得除了医疗以外,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1997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正式开张,我加入了进来。当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立了医院发展部,我在这个新岗位担任负责人,最初的工作就是慈善救助。包括积极倡导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了“儿童健康节”、“儿童安全周”、“病员学校”、“骄蕾图书馆”等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像“儿童健康节”,我们坚持做到今天,已经是第17届了。  
  记  者:作为国内第一批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您做了哪些开拓性的工作?
  季庆英:2001年经医院推荐,我踏上了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的求学之路。3年的学习经历,奠定了我以后从事社会工作的执业基础。
  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我回医院立即主办了中国内地首个医务社会工作专题研讨会,将社会工作理念融入医疗服务,并在医疗领域内试行推广。也是在这一年,我在医院按照国际化标准创立了社会工作部,在国内最早设立临床社工制度。2012年,我们根据临床和病人需求,以及医疗学科特点,在国内首设临床专科社工,在病房和门诊设立独立的社工办公室,将社会工作者作为临床专业角色融入医疗团队。此外,我们还与医疗团队在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和慈善医疗救助上广泛合作,协助病患处理情绪上的困扰,疏导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
  从2008年开始,面对儿童临终关怀的服务需求,我们开始探索让社工介入姑息医疗和临终关怀,并于2014年3月建立医生、护士和社工共同参与的姑息门诊,正式实施“姑息医疗转介—姑息门诊—安宁病房”服务流程。这一做法被业内称为“填补了大陆地区儿童临终关怀空白”。
  时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的沈晓明,认为“医院社工部是上海儿医中心除心血管和儿童血液肿瘤学科外最大的特色”。
  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记  者:我们知道,除了做好医院的医务社工工作外,您为推动国内医务社工的发展也不遗余力,在这方面您有哪些思考?
  季庆英: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实,我国医务社工的概念早在1929年就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现了。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医务社工发展落后了。目前,我国大陆的医务社工正在恢复中,专业化的步伐也在加快。自从加入社工队伍后,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大陆地区首个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就是我发起创建的。
  在实践医务社工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为政策出台做好铺垫工作。为了让医务社工走进更多的医院,我们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2008年,我们获准承办中国大陆地区首个医务社会工作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2010年,我们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研讨会”。从2011年开始,每年主办“医务社会工作国际研讨会”,邀请全球知名专家来沪授课,使国内医务社会工作者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前沿动态。   
  记  者:在您看来,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性发展方面还有哪些亟待加强?
  季庆英: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对医务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要具备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和理念。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几乎没有开设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我们倡导在医学院校设立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使之成为必修课,培养学生沟通、倾听、团队合作、引领和社区动员等社会工作技巧。
  我本人承担了一些大学教学工作,面对人文教育薄弱的医学教育现状,我是尽力将社会工作方法融入医学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工作中。此外,我还协助上海市卫计委策划和设计了“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培训”系列课程,以带动二级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记  者:目前,国内医务社工的现状如何?对于这个行业,您有哪些期望?
  季庆英:以往国内基本上都是医护转行成为社工,随着社工专业的发展,大多数医院社工的最低门槛会是社工硕士专业。以我们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来说,社工服务部已拥有4名硕士专业毕业生。
  在我国,医务社工的工作尚未得到完全的理解与支持,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医务社工会和医生一样,受到老百姓的信赖和认可。回首十几年前的决定,我庆幸自己选择了从事医务社工。我热爱这项工作,更执著于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未来。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