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春季如何防范神志疾病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5-04-09 14:35:03 热度:624

□ 衣晓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美好的春天,历来是养生家们非常重视的季节。然而,这个季节又是神志疾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且在某些神志疾病的诸多发病因素中,季节性因素有时会明显大于社会环境因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神志医院院长赵永厚教授指出,人体的神志功能状态和季节变化关系确实密不可分,从祖国医学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主春时令,五运易盈易亏,影响人体神志功能。初春之际,年之更迭,阳气上越,阴寒下潜,阴阳极其性而转换。“春阳气始生”,春季是自然界阴阳之气剧烈更替变化的时节,乃阴阳更替变化不稳定的阶段,易出现五运之气有余或衰少。赵永厚解释说,随着“时至”的盛衰,人体的神志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波动,进而扰乱人体情绪及情感体验,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引发各类神志疾患。春乃木运,若木运太过,可使风木之气流行,出现抑郁不舒、烦躁不安、易怒激惹等异常情绪表现;若木运不及,则本气虚衰,所不胜之气流行,所胜之气变盛,多见“燥乃大行”,人体易出现言语杂乱支离、胸闷气塞、忧虑不解、妄思离奇多端等异常情绪表现,从而诱使旧疾复发,或罹患新病。
  逆春时之气,肝之疏泄失常,影响人体神志功能。古人说,“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赵永厚指出,人体之脏腑阴阳气血需与四时相应,同时其神志功能活动也必须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神志安和”的状态。当春时令,阴阳骤变,人之阴阳随四时变化,调整机能易受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素体正虚等因素影响,使人体顺应天时的节律受扰,产生阴阳盛衰失调,而出现神志功能异常。
  然而,这种“神志安和”状态的破坏,往往是由于人体不能顺应春时阴阳极性变化,引起其当令之气所属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肝为春季主时之脏,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肝也是人体顺应春时而变的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脏腑。春季万物始生,肝之阳气藉春升之机而升发,当春时肝之疏泄功能太过,致肝气郁滞,肝阳上亢,阳升风动,郁而化火,扰及脑神;抑或肝之阴血亏虚,藏血失司,而见精神抑郁、烦躁不安、善怒易惊、多疑善虑、不寐多梦等诸般神志异常症状。这就是春旺时令,肝之疏泄与藏血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使得肝顺时而变的适应性调节作用失常,引起神志疾病的发作或复发。
  神志病患者体质特殊,诱发神志疾病复发。赵永厚指出,神志疾病具有潜伏时间长、症状隐匿难辨等典型特征,因此,临床神志疾病病人往往已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病理状态,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故对自然界的气温、气湿与气压的急剧变化十分敏感。春季气候不稳定,气压较低,使机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下,进而影响“脑”调神的作用,致使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波动,尤其对于神志疾病康复者,极易引起复发。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顺应春时之气,保持自身“神志安和”的状态呢?首先,应重视神志养生。赵永厚建议说:春旺之时,应采取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适时养神,正所谓“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基于“治未病”的思想认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持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情绪安定,勿过汗、劳作,更不可房劳过度伤精,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的积蓄闭藏。还需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
  其次,这种季节性神志功能异常,是人体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因而应寄情自然山水,放松身心,积极主动地与春季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使得人体顺应春时之气的变化。赵教授的体会是,寄情山水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又可以锻炼身体、锤炼意志、舒畅情怀,更能调畅气血,和悦情志。
  再者,应学会自我宣泄和倾诉。赵永厚倡议,遇到生活应激事件或不良情志刺激,应积极向他人倾诉,经说理开导、同情安慰、说服解释等,以改变错误的认识和病态的心理环境。亦应学会不良情绪的自我宣泄方法,如写日记、参加社会活动等,以获得理性思考,纠正不良心境。
  此外,饮食宜清淡,可选用百合、枸杞等食物以养阴补肝;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赵永厚最后强调说,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性,促进肝气的正常升发,使肝气条达,保证情绪的正常变化,必然能减少神志疾病的发病及复发。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