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寂静杀手”骨质疏松 增加骨强度是首要目标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5-04-02 22:05:55 热度:686

    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每5名女性中就有1名饱受该疾病的困扰。骨质疏松被称为“寂静杀手”,由于该疾病没有示警信号,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因此通常其首发征象就是骨折。
    每3秒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们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迈入老年过程中必然和正常的一种退变老化现象,既不致命又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廖二元教授对此纠正:“情况远比大家所想的要严重。”据统计,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更是高达1/3。骨折发生后将引发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研究数据显示,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女性死亡率为未骨折患者的9倍。
    骨折后如不寻求积极治疗,再发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及脊柱外科主任镇万新教授解释道:“这就是骨折后的瀑布效应。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虽然骨密度看上去差不多,但骨折后骨的微结构损伤严重,强度大大下降,这就是很多老年人多番骨折的原因。”
    补钙和维生素D远远不够
    “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方案仅靠补钙和维生素D远远不够。增加骨强度,预防再次骨折是治疗的首要目标。”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骨科主任李中实教授介绍,目前在中国获批上市的抗骨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即“节流”和“开源”两种。抗骨吸收治疗如同“节流”,阻止骨量进一步流失;而促进新骨形成治疗如同“开源”,也就是帮助患者“长新骨”。针对多次骨折以及骨量很低的老年患者,“节流”治疗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通过药物治疗重建新骨,可减少中重度骨折的患病概率。
    ■相关链接
    首批25城患者可申请援助
    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后,不仅给自己带来身心折磨,也使其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北京启动“骨舞人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援助项目”,旨在帮助患有骨质疏松症并伴随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妇女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切实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此次援助面向低保和低收入两类患者人群。自4月1日起,首批25个城市符合条件的患者可率先申请高额治疗补助(项目官网forsteopap.ilvzhou.com),预计今年下半年覆盖点将增至31个城市。
    北京晨报记者 张良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