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5-04-01 22:10:48 热度:741
□本报记者 叶龙杰 通讯员 洪建国 发自塞拉利昂□
“我不会放弃在国内的医疗业务。”近日,在中铁七局位于塞拉利昂弗里敦郊外的经援项目部,李建华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国内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照片。许可证的签发时间为去年9月30日,有效期5年。
他的卫生室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山头店镇寺门村。去年11月,李建华被中铁七局招募为驻塞拉利昂项目部队医,随即来到弗里敦。李建华在塞拉利昂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是仍惦记着国内村卫生室今后的发展。
驻地周围是一片山
项目部驻地位于弗里敦以东20多公里,沿山坡修建。站在山坡上,既可以看见对面山上零零散散的房子,又可以看到山下经援项目部正在修建的公路。项目部院子里有一座用花岗岩堆砌的假山,假山周围就是中国员工生活、办公的简易房屋,其中一间是李建华的医疗室。
药柜里,摆放了近100种药品。“除了治疗伤寒及消化不良等常见病外,更多的是抗疟药。”李建华说,目前项目部仍有12名中国人在留守,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患上疟疾。“我到塞拉利昂后发现,中国人自己治疗疟疾存在没有按时吃药、出现副作用停止服药、不规范用药等问题。”李建华翻开诊疗记录本,指着上面一条条记录说,“如果吃药能解决问题,我就不建议输液。然而这边与国内不同,蚊子叮一口,往往就是恶性疟”。
为此,李建华上网搜索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有关疟疾诊疗规范,试图让治疗更科学。“项目部里医疗设备简单,到底患没患上疟疾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如果有试纸能够测一下就更好了。”
对埃博拉病毒有所了解
李建华经常通过网络与国内的亲人视频通话。国内的亲人经常询问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的发展情况,对此,李建华总是让他们放宽心。“我1993年从许昌市职业中专社区医学专业毕业,之后在山头店镇卫生院工作了5年,负责传染病调查监测。”李建华说,“我心里清楚,这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就不会有问题。”
每天上午8时,李建华都会站在项目部驻地的铁门内,盯着塞方员工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对进来的每个人进行体温测量。“一旦发热,对不起,请你不要进来。”李建华说,过几天一大批工程人员就要从国内过来,经援工程正式复工,有关埃博拉的防护容不得半点失误。
一旦弗里敦的经援项目复工,李建华就要回到位于塞拉利昂坡特洛克区的“28+7”项目部。在“28+7”项目部,李建华在治疗室内摆了一个茶盘。每天傍晚,李建华都会和中国员工一起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聊天中,对方心理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疏导一下。”李建华说,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心里难免有波动,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心理健康。
当地人的认同让他安心
此次到塞拉利昂,李建华签了2年的工作合同,试用期工资为每个月1100美元,试用期之后每个月1600美元。对此,他感到知足,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友好与认同,更让他安心。
“在国内当村医,一个月好的时候赚3000元,不好的时候赚1800元左右。”李建华说,他舍不得国内的卫生室,其实很希望能在村子里好好为村民看病。但父母已无劳动能力,出国时儿子正好手部骨折,妻子下个月又要分娩。种种负担压在李建华的肩头上,出国务工成了缓解家庭经济负担的希望。
“做村医不容易!”李建华说,他的父亲为村民服务了30多年,养老待遇至今没解决。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
2025-03-13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