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让过劳死远离医生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0-30 10:43:29 热度:865

堂吉伟德(职员)

  近两周时间内,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3位医生。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经专家会诊后认为预后极差,目前仍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10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当过劳死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之后,医生群体自然也无法幸免。白领等群体的过劳是基于竞争太激烈,使得每个人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从而产生了不断向前的推动力。医生的过劳却是供需的严重失衡,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使得优秀的医生被“鞭打快牛”,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其健康出现了险情,并最终出现了倒在岗位上的悲剧。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人到中年》。主人公陆文婷是一名眼科医生,她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终于累倒在病床上。这样的案例已然成为很多医务工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中国医院》发表的一项关于北京市5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有2/3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压力大。工作超时、加班、值夜班、没有午休,是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
  与劳动强度大、负荷重的付出相比,医生最重要的健康权和休息权难以得到根本保障。更令人纠结的是,医生还面临着职业被妖魔化,劳动付出和社会贡献没有获得理解的现状,在健康透支的情况下,还得承受心理上的巨大煎熬。若医生从业的环境不能得到优化,医生超负荷下的过劳死风险就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导致职业焦虑加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没有人可以离开医生和医疗服务,也必须意识到医生过劳状况得不到改善的风险。给予医生职业以尊重,赋予其价值的肯定,让他们感到作为医生的荣光,才是留住医生、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也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日益理性,医生的过劳才不会成为社会的病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