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0-30 10:36:32 热度:786
徐 娟(市民)
“诊金这么贵的诊所,能撑得下去吗?”今年5月,福建省福州市某公立医院儿科医生杨泽方,下海开了一家儿科诊所,初诊诊金达300元,而公立医院的专家号不过50元。如今,5个月过去了,杨医生的私人诊所人气颇高,实现了盈利。(10月28日《海峡都市报》)
杨泽方医生能收300元的高额诊金,自然有他的一套:比如采取预约制,每天只接待15位患者,保障充足的问诊时间;靠诊金盈利,能不开药就不开药,即便开了药,患者也可自行到药店购买;开通微信,提供新型的诊后服务,很受孩子妈妈的热捧。
目前,药价畸高,而医疗服务价格畸低。不少专家感叹,我国医院医护人员技术收费标准为全世界最低。这一点相信凡是有过看病住院经历的人也多少都有所体验。老百姓反映看病贵,医生的主要收入也不是诊金。而最能体现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诊断、手术等环节,定价低到不能再低了。据了解,像杨泽方这样的公立医院中级职称医生,如果没有灰色收入,仅凭工资和有限的挂号费提成,每月能拿到手的也不过五六千元。
笔者坚决反对把低收入作为拿回扣的借口。在业内人士看来,拒绝以药补医,是医生靠医疗技术吃饭的回归。可以预见,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医疗的投入逐年增加,以药补医现象将逐步得到祛除。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医生灰色收入与其开出药品得到回扣之间的关系,并不会随着药品零差率而自然消亡。人们甚至看到一些由地方财政保证经费供给的医院,依然出现医生拿回扣的现象。
在健全完善医疗监管机制,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利益链的同时,从长远看,深化医疗改革,改善医患关系,还是要尊重医学科学规律,尊重知识技术的价值,引导和鼓励医生通过技术吃饭,让医生有尊严地拿到合理合法的收入。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