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0-28 23:17:51 热度:707
本报记者 谭 嘉
10月29日是第九个“世界卒中日”,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在日前举行的“世界卒中日”媒体沟通会上介绍说,全球1/3的卒中患者来自中国,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在我国目前超过700万的现存卒中患者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坚持长期、充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控制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缺血性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卒中防治面临特殊挑战。”王拥军提出,我国是全球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西方国家提前10年。与美国卒中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反,我国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攀升。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卒中发病的主要基础,但与西方国家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病基础。
据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已被新近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范畴,“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王拥军说,胆固醇的管理对我国卒中发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大量医学研究证实,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他汀类是降低LDL-C首选药物,能够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等主要血管事件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他呼吁,卒中患者要重视胆固醇,关注自身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在治疗中不随意停药、不减量、定期复查,重视他汀预防心血管病再发的作用。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