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悬壶济世光耀天山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0-24 11:09:16 热度:1208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周年发展回眸

本报特约记者  赵  军  特约通讯员  刘  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团队

医院领导班子

  院内重点学科骨科学带头人伊力哈木·托合提博士(左二)与援疆专家关振鹏教授(右一)正在查房

脑瘫中心医护人员与援疆专家一同为脑瘫患儿过生日

  鲁迅先生曾有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经历的,正是一条跋涉60年、刻画出光荣与梦想的道路,其间有喜悦,也有苦闷;有光明,也有坎坷……然而,前行者始终高举先辈的旗帜,迎着阳光,冒着风雪,战天斗地,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艰苦创业,迎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开拓进取,在天山南北的大地上,奏响一曲壮丽而辉煌的乐章。
  回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周年的时光,遥望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足迹,那些模糊的往昔逐渐清晰、明亮起来,在我们的眼前逐渐绚丽、灿烂,串起一幕幕岁月流金……
  201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二附院”)迎来了60华诞。
  这位“寿星”“居住”在新疆乌鲁木齐,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也是原卫生部首批认定的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该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原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复审;连续8年蝉联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并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170余家自治区文明单位零基启动评选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医院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新疆医科大学支撑学科、院内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等一批优势学科。同时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161人,教授、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8人,博士、硕士168人。
  近年来,二附院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建立了多学科的高效协作机制,使医疗诊治水平与医院总体定位和目标相适应,从而保障了疑、难、危、重、急疾病患者在疆内得到高质量的救治。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帮扶下,该院高起点地建成了心脏外科。同时还开展了颅动脉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上腔无名静脉人造血管置换纵膈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髋、膝关节置换术,以及腹腔镜下各类腹腔肿瘤切除术等300余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新手术,部分手术水平在西北地区乃至国内具有领先地位。
  自2004年至2013年年底,医院门急诊量增长537.37%,出院人数增长314.74%,手术台次增长163.71%,业务收入增长616.03%。数据是一种实力,显示了竞争力,也是二附院60年来奋斗的成绩。
  60年的风雨历程,为二附院锤炼出了坚韧的品质,塑造了鲜明的特色,铸就了独特的气质。这,正是几代医护工作者在漫长的岁月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与时俱进,创造辉煌的动力和源泉。
  是他们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是他们吟唱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颂歌。
  几经更名 与时俱进
  古语有云:“名不正言不顺”,名实相符方能相得益彰。
  花甲之年的二附院“得名”却颇为曲折,这从几十年里几经更名就可以看出来。从最初的“兵团第一医院”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以及“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直至现在的称呼,在新疆乃至全国也没有几个医院“变脸”如此频繁,变化如此之大,显然,这其中“故事”多多。
  每一次确定和改变名称,背后都刻下了时代的烙印,也是二附院变化、发展的印记。“兵团第一医院”,顾名思义,隶属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且“地位显赫”,当时正是1954年6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百废待兴之际;更名为“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那是在1975年6月,这次改变源于新疆兵团建制撤销,而由自治区卫生厅直接领导,医院也进入医治文革造成的创伤后全面复苏经济建设的时期;1978年11月,划归新疆医学院后,改名为“新疆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出的硕果,自此,二附院成为一所综合型医院。而如今的名称,是因为1998年新疆医学院和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
  四个名称与四个时代紧密相连,二附院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正是这种“与时俱进”,让二附院的“履历”铸就传奇,让二附院的“青春”如此亮丽。
  峥嵘岁月里,二附院曾吃过“皇粮”,享受过公立医院的特殊政策,也品尝过“老大哥”的自豪和荣耀;而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又经历过变革的阵痛,体验过市场的无情,感受过竞争的残酷,遭遇过“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甚至几度揭不开锅,办不下去。
  面对一次次的艰难困苦,二附院没有因落差而陷入迷惘,没有被多舛的命运击垮,而是痛定思痛,挺身而出,打磨品质,锤炼精神。经多方论证,克服重重困难,该院于2006年建成南湖新院一期工程,迈出了二次创业坚实的一步。医院党委结合“一院两址”的现状,确定了医院的发展定位,制定了医院的发展规划,为日后的涅槃重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60年一个轮回,历史的进程又把二附院推向了新的起点,发展日新月异,事业蒸蒸日上。而跨越新的历史时期,二附院又将扬帆起航,创造未来。
  救助患儿 造福万家
  60年的风风雨雨,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二附院始终没有忘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地回报社会,默默无闻地造福桑梓。尤其近十年来,该院开展了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 “新疆贫困儿童住院大病救治合作项目”、“中国老年学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低收入、大病、重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等公益活动,救助天山南北的患者,为各族群众送去了欢歌笑语,造福于千家万户。
  此外,二附院还承担了疆内大型活动的医疗应急保障任务、伤员救治工作等,参加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救援工作,进行了三氯氰胺污染奶粉事件、麻疹、手足口病等公共卫生救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们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一项“伟业”——救治脑瘫儿童。
  脑瘫儿童不会走、不会说、智力差,而新疆又是儿童脑瘫的高发地区,社会影响巨大,危害更甚。这群生活在残缺世界里的特殊孩子成为父母和家庭无法诉说的痛苦,也是二附院的一块“心病”。救治好一个脑瘫儿童,既可以让孩子恢复健康,又能够使家庭重获笑声。
  于是,当二附院在2009年成为新疆脑瘫手术康复治疗定点医院,填补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救治方面的空白后,全院上下备受鼓舞,夜以继日,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救治工作。
  据二附院院长贾文霄介绍,二附院派出10批由神经外科、骨科、儿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的筛查医疗队,赴全疆93个县市,筛查出10000多例脑瘫患儿,成功为1434例脑瘫患儿实施了手术康复治疗。
  在二附院的帮助下,花季少女波勒德尔汗的双腿能够打开,不再是“剪刀布”了,身体可躺、可坐,还可扶着扶手架走几步路,甚至能拿起筷子吃面条了;11岁的小姑娘罗懿睿过去因无力负担医药费,被脑积水折磨得异常痛苦。在二附院免费得到了救治后,她的智力状况进一步改善,并很有可能会独立行走。就这样,一批批脑瘫患儿带着天真灿烂的笑脸从这里离开,融入社会……
  展望未来,二附院将继续做好新疆脑瘫儿童的收治工作,为公益、为民生,尽医者的一份力,尽公立医院的一份责。
  团结友爱 共建家园
  60年光阴荏苒,二附院的规模由小到大,人员由少到多,如今在职职工已达152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1%,涵盖汉、维、哈、蒙、回、锡伯、满、壮、瑶、朝鲜等15个民族,各族同胞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共建美丽的家园,分享甜蜜的生活。
  对于各族干部职工而言,团结友爱不仅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生活方式,更是责无旁贷、息息相关的政治任务,因为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没有社会和家庭的和谐,一切美好的生活和美丽的希望都将随风而去。
  二附院从意识形态着手,坚持开展“一反两讲”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工作中,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提拔,鼓励和支持他们出国或到内地进修、学习。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从事临床、医技、教学的占95%以上,中层干部24人,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少数民族专家技术好,又热爱新疆,愿意扎根边疆,为这片热土和各族的患者奉献一生,他们不是‘飞鸽牌’,而是‘永久牌’。” 贾文霄表示,“援疆专家的帮扶是输血,我们要变输血为造血,最终要更快地进步,特别是少数民族专家能尽快地成长起来。”
  生活上,各族干部职工互帮互助,体现出大家庭的温暖。这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结出了甜蜜的果实,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感人的人物,比如神经外科的木依提·阿不力米提博士、骨科的伊力哈木·托合提博士、胸外科的木沙由夫·乌马尔主任医师等。他们的事迹又通过“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方式被广为传颂,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就这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二附院唱响,每位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绘制出一幅“爱民路线图”,谱写着民族团结的和谐音符。
  同时,二附院不断走出去,深入基层,服务各族群众,增强民族团结,夯实群众基础。该院开展的“新春走基层”、节假日慰问等活动,已经成为医院和各族群众、干部职工的“连心桥”。他们为基层群众义诊,解除疾病隐患,减轻经济负担;送去生活用品和药品等,解决实际困难,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多年以来,二附院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人民日报公立医院服务创新榜惠民工作示范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多项殊荣。
  “我们要传递好民族团结的‘接力棒’,让双方的合作更加深入和持久,为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之歌谱写出新的华美乐章。”贾文霄满怀激情地说。
  当前,二附院领导审时度势,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的有关部署,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采取新办法,带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借力援疆 融合发展
  60年白驹过隙,二附院从兵团走来,立足新疆。如今,该院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携手五湖四海的同行,在新疆大地上展开了一幅交流、融合、发展的壮丽画卷。
  新的巨变源于内地19个省市对新疆的无私援助,来自二附院领导的时不我待、抢抓机遇、后发赶超的历史使命。
  二附院把援疆工作视作一项政治任务,党委书记亲自主抓,全民参与,从顶层设计,由细节着手,以情感留人,用事业拴人,确保人尽其才、才为我用。对此,医院党委书记李卫星介绍说,政治上充分信任,技术上充分放手,生活上充分关心,安全上充分保障,管理上严格要求,这样的用人宗旨让援疆干部感觉在疆如家、在院如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医院的工作。
  同时,二附院依托援疆干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找资金,拉项目,促合作,求发展,变观念,强才智,变输血为造血,天宽地阔,前景灿烂。例如,二附院先后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实现从点对点到面对面的合作,达成从科室层面到院级层面的对口支援,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从2008年9月至今,有8所大学的15家附属医院、32名援疆干部扎根二附院,带来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打造出一个个学科“高地”,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近三年来,他们开展新项目、新技术50余项,举办各类讲座、示范手术、学术交流、培训50余次,指导年轻医生完成和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二附院科研人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自治区级科研3项、其他项目10余项。
  因为“医者大爱”的精神,二附院和援疆干部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又让援疆干部在离开二附院及新疆后,仍然牵挂着“第二个家”,关心着亲人们,帮助家乡的发展。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次援疆行,终生新疆情”这是李卫星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二附院援疆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援疆工作的巨大效应。
  文化引领 凝心聚力
  60年的岁月宛如一把利剑,它可以改变很多,比如容颜;但它也能磨砺出更加耀眼的锋芒,比如精神。
  从成立之日起,二附院就流淌着兵团人的血液,“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即使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举步维艰的困局中,二附院人仍然牢记兵团精神,依旧践行兵团精神。例如,该院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装修、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通过双向转诊,医院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出色地完成了政府赋予的各项任务。
  时至今日,二附院又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汲取其中的“奉献”精神,形成了 “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的医院精神,总结出 “厚德、精医、仁爱、奉献”的院训,推动各项工作,开创崭新局面。
  岁月长河浩浩荡荡,这,正是二附院在时代洪流下涌现出的一朵美丽浪花。
  回首60年的发展历程,梳理60年的成功经验,二附院总结出“十大文化”,统领各项工作开展,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这些文化包括医院传统文化、学习文化、援疆文化、餐饮文化、服务文化等,涉及方方面面,土洋结合,各具特色,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同特征,又突出了医院的行业特色,更形成了亮点频现的医院文化。
  始于2006年的为离退休职工集体祝寿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9年,其弘扬了爱老、敬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爱退休职工的一件大事,也是医院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受到退休职工的一致好评。
  另一方面,在二附院工作过的老同志每年都会自发组织聚会,医院派出专人参加,介绍医院发展情况,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欢聚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其乐融融。
  餐饮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不断更新,那份关怀却始终未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非常匮乏,医院尽力为职工、患者提供生活保障品;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物质生活进一步提高,食堂饭菜品种逐步增加;如今,“光盘行动,文明就餐”蔚然成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成习惯,舌尖上的浪费日益减少。
  援疆文化是以援疆专家为纽带,从个人点对点的援疆,发展到科对科、院对院的援疆,从技术援疆转变为目标援疆;服务文化的对象是患者和职工,包含公益性活动、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扶贫济困献爱心等内容。
  如今,在自治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重大战略的指导下,二附院十大文化日益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责任在肩 谱写新篇
  60年弹指一挥,沧海桑田,二附院也早已旧貌换新颜:从最初的占地面积10.8亩,发展到187.5亩;从初期的300张床位,发展到开放床位1041张;从一个医院发展到一院两址统一运行,即南湖医院和七道湾医院统一运行。
  这些变化既是二附院奋发图强的结果,也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是政府积极扶持的结果。因此,二附院没有忘记职责和使命,为社会排忧解难,为政府分担责任。
  “医者父母心”,二附院的心始终想着患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这里有制度,救助急、危、特困病人,确保救治及时、积极;有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困难群体、“三无”病人,确保他们看得起病;有多个公益救助项目,可以救治不同病情的患者,确保他们看得好病。这些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塑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传递了正能量。
  同时,二附院借助对口支援的契机,积极走出去,看病、赠药、教技术,帮助基层医院和群众,夯实了群众基础,促进了社会和谐。例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托里县、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和温泉县等地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而且惠及了当地患者,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对于二附院来说,关爱困难群体、扶持基层医院不仅是一份公益事业,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一份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因此,即使在资金严重短缺、背负巨大还款还贷压力的情况下,二附院依然义无反顾地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另一方面,二附院担负起宣传新疆、推动新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责任。他们把医院建设成为“窗口单位”,人人是新疆的宣传员,不遗余力地为大美新疆鼓与呼:时刻关怀每一位干部职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热爱医院,扎根新疆,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疆的建设中;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每一位外地同行和患者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他们领略到新疆的巨变,从而成为新疆的“儿子娃娃”,成为新疆的宣传员、建设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在迎来60年华诞之际,在两幢崭新的大楼——南湖新院二期综合病房楼和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如火如荼建设之时,二附院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谱写二次创业新篇章,为实现新疆的两大历史任务,为国家“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而奋勇前进!
  二附院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屹立于时代的潮头,践行新疆精神,倡行新疆效率,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服务新疆各族群众,造福一方,再创辉煌,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二附院腾飞梦”。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