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9-11 16:05:55 热度:915
□ 绿 茶
近日,一名基层监管人员向笔者抱怨:“现在,基层医疗器械监管力量薄弱,特别是普遍缺乏专业人才。相比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更耗时耗力,它涉及领域太广,往往为了搞清楚某种型号的产品技术参数、原理、功能、性能、质量标准等专业知识,我们的监管人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补课。”
的确,医疗器械涉及机械、电子、化工、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一种医疗器械产品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由于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专业技术复杂的高技术产业,对其监管除了要了解相关政策和熟悉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在目前,基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水平,少数相对专业的人才也都集中在国家及省级监管机构。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不仅影响了监管的效果,而且制约了医疗器械监管队伍的建设。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其监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向着高学历化、技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被应用到医疗器械行业中,各种各样的新设备、新产品应运而生,这就更加需要既晓政策又熟法律更懂专业的“全能型”人才来担当监管重任。这类“全能型”人才在监管工作中,进入角色更快,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行业。因此,培养一批“全能型”的医疗器械监管人才,既是提升医疗器械监管效能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医疗器械监管形势的需要。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6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2
2025-04-21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