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8-08 16:28:34 热度:1350
本报记者 何君林
走进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中医一室,很难看到副主任中医师刘世峰有轻闲的时候。从早上诊室开门,到傍晚关门下班,找他看病的患者从未断过。用医院同事的话说,刘医生一天到晚都被患者“纠缠”着。
虽然刘世峰工作很忙碌,但他没有给人紧张感,一副眼镜后面的眼睛总是悠闲地半开着,显出宁静、亲切。他跟病人说话总是和颜悦色,问话细密周到,患者们总说,找刘医生看病有种温暖感。
小小少年 立志为医
刘世峰出生在荣昌县盘龙镇街道,幼时的他与别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爱看“土医生”卖草药,喜欢闻中草药的气味。刘世峰常常流连于草药摊,跟卖草药的“土医生”混熟了,便开始主动打听各种问题,学了不少中药常识。
伴随着成长,刘世峰对中医的兴趣更加浓烈。他不再满足于看别人卖草药,而是常常到地摊上去翻看中医药书籍,越看越入迷,就想方设法积攒零钱,买几本旧的中医药书回家里看。从阴阳五行到相生相克,从金木水火土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及诊治等等。
一次,父亲患了慢性支气管炎,不管咳得多么厉害,烟还是不离口。看着父亲一边抽烟一边咳,刘世峰在咳嗽验方书中找了一个方子,步行几十公里到附近的县城把药抓回来,借来碾子把药碾烂,用白糖熬化拌药末做成块状让父亲服用。他告诉父亲服药期间不能抽烟。一个星期后,父亲的咳嗽没有治好,但把烟瘾戒掉了。
小试牛刀后的刘世峰对中医药更加痴迷,直至他下乡当知青,在大队医疗站栽种过中药,上山采过草药,成了半个中医。
著书立说 弘扬国粹
1977年,刘世峰如愿考上江津卫校中医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荣昌县峰高区卫生院,刘世峰并不满足,继续孜孜不倦地学习,1994年,刘世峰调入荣昌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虽然学中医很清苦,很多同学因为收入低改了行,但我从未动摇过。从事中医药工作这几十年来,我始终觉得很充实,乐在其中。”刘世峰说。
多年来刘世峰从未停止过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他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中医名著,如《脾胃论》《血证论》《医林改错》《医学启源》等,先后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医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医学论文80多篇,出版了《传承中医》,整理出版《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
刘世峰提出的“三焦由人体血脉经络构成,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运行气血,水,津之通道”学说,丰富了中医营卫之气理论和临床诊断方法,揭示了元气本质,其提出“五脏皆禀元气”新观点,受到众多中医专家的肯定。
无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著书立说,目的都是为了让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荣昌县医院开设中医肝胆、胃病专科门诊后,刘世峰借助大量医学文献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益气活血清肝汤,该方重用白术,加入穿山甲、泽兰、益母草,临床治疗乙肝病人300余例,对10多例肝硬化患者效果明显。
一丝不苟 默默躬耕
有人说,看刘世峰给病人诊治是一种享受,“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一环不漏。
刘世峰诊脉,一边细心触摸病人脉博,凭经验判断着是细脉,还是弦脉,是滑脉还是沉脉;一边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他问患者头痛不痛,身上发不发热或发不发冷,大小便是否正常,有汗没有,口苦不苦,干不干等等,面面俱到。
“望、闻、问、切绝不是走过场摆造型,而是必须的手段。只有用尽这些手段,才能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找出疾病根源,然后对症下药。”
刘世峰坦言,“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对待病情一定要做到周密细致。因为,病人的健康生命就把握在你的手里。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准确地认清病灶,辨证施治,保证病人健康。”
多年努力没有白费,刘世峰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日益精进,尽管刘世峰月门诊量早已超1000人次,他从未有丝毫懈怠,不厌其烦地、孜孜不倦地学习。
不论是少年时期跟随“土医生”学中药常识,还是在临床中求知若渴饱读群书,他始终虚心求教,坚持学习与实践不分离,默默躬耕前行。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3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