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制造谣言拯救不了医生(不吐不快)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07-25 10:23:30 热度:873

王君平

  ●破解医患矛盾,不能光靠消极抱怨。化解医患信任危机,需要医者先行,主动作为,消除患者误解和成见
  最近,“医生异地救人被判非法行医”事件查明,河南医务人员尚某已接受治安处罚。此前,他发网帖称:北医三院医师李芊在火车上帮助产妇生下孩子,但因为孩子有羊水吸入性肺炎,李芊被患者诉至南京市雨花台法院,赔偿将近1.5万元。经查实,南京法院无此案,北医三院无此人,救人的医生被判非法行医是假新闻,此网帖纯属凭空捏造。
  这则谣言既无事实依据,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脚。根据《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从法律上看,医生紧急救人并不是构成非法行医罪的要件。
  一则谣言,将医生置于尴尬的道德困境,令人感慨。究其动机,谣言编造者认为,有关法律条文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不够充分,为发泄不满,吸引眼球,凭空捏造虚假帖文。其实,制造谣言拯救不了医生,期望用医生的悲情来赢得社会同情,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特别是尚某的帖子呼吁:“以后出了医院的大门,我们就不再是医生了。大街上血流成河,也与我们无关了。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不了。” 这样的发声,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通。置患者的生命于不顾,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操守,让人感觉是白衣天使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如何唤起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不可否认,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事件频发,还有“八毛门”等事件抹黑医生形象。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受损,优秀学生不愿报考医学院校,甚至连医生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从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医生群体难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但是,破解医患矛盾,不能光靠消极抱怨。如果医生只是抱怨社会不公、法律不公、患者素质太低,那么医患关系就会变成一个死结。事实上,解决医患信任危机,需要医者先行,主动作为,消除患者误解和成见。
  医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力军。被誉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果医生尽心尽力对待患者,患者岂能无动于衷?在南京鼓楼医院,年近七旬的孔令健在手术麻醉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按着鲜红的手指印:“这次我重病,医生愿意放下自己的声誉,承担高风险为我手术,我已经非常感激。所以万一我手术失败了,请党委领导将我这封信转给我的老伴、孩子,告诉他们不要悲伤,更不要因为我的事情和医院闹任何的不愉快……”人心都是肉长的,关爱和尊重是双向的,患者信任来自医者仁心。如果医患双方都能坦诚相待,互敬互谅,良好的医患关系何愁建立不起来?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减少误解,增加互信,不断优化医生执业环境,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正能量,让医生心情舒畅地治病救人。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