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7-24 14:53:16 热度:1216
“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年的大暑正好是在头伏的最后一天, 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李岩提醒,入夏后会出现连续高温潮湿天气,在养生方面应该注重“化湿健脾”。
饮食:天热早点不能凉 汗多注意补些钾
炎热的三伏天里,很多上班族早点吃得比较马虎,带着热乎乎的早点去上班,等在单位开吃时早已变成了“冷餐”,可能还会喝上几口冷饮。李岩提醒,这种长期“凉爽”早餐的生活小习惯,会慢慢吞噬健康。早上在阳气还没有真正生发起来的时候,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早餐饮食贪凉会使体内各个系统收缩得更厉害,不利于血液循环,这种不良饮食习惯时间长了会伤胃,还有可能出现喉咙总有痰、易感冒等小毛病。想吃冷饮可以选择中午。
夏季很多人稍微运动就爱出汗,有些人会喝些淡盐水来避免过多钠随汗液流失,却忽略了钾也会随之一同流失。李岩提醒,户外运动量大、出汗多的人群,适量选择茶、香蕉、柑橘、牛奶、鸡肉等含钾丰富的食材。出汗多的人往往脾胃功能会下降,常感到疲惫或食欲不振,可吃些淮山药来补脾健胃。
防病:舌苔厚腻忌冷食 中暑别喝太多水
冷食、冷饮在伏天里可是很多年轻人的消暑圣品。吃冷食前要观察自己的舌头:如果舌头比较胖大,舌边有一圈齿痕,则属于脾虚人群;如果舌苔厚腻,则中焦脾胃运化不好。当你的舌头出现这两种状况后,就需要让你的“舌尖”绕开冷食。李岩提醒,脾虚人群贪食冷饮后会伤脾胃,会加重脾胃寒冷,若再吹些空调冷风,很容易出现乏、热、腹泻等症状。
李岩介绍说,夏季天气炎热,一旦汗出得不透或出得太过,就容易出现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中暑状况,此时要立即就医。过度饮水反而会雪上加霜,因为大量饮水后会稀释胃液、损害消化系统,不利于病情恢复。(滕媛媛)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