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7-04 13:44:59 热度:706
□ 本报记者 熊昌彪
胃肠间质瘤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相对陌生的疾病,在50~65岁中老年人中发生率最高,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每年每百万人口10~20例。之前有观点认为这种疾病是罕见病,但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胃肠间质瘤的患者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解放军总医院胃肠间质瘤(GIST)诊疗中心吴欣副主任医师介绍,我国胃肠间质瘤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现在该医院每月都要收治数十名患者。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网膜和肠系膜的间叶性(结缔组织)肿瘤,体积较小的间质瘤常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内窥镜检查或其他检查时才会偶然被发现。随着瘤体的增大,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但这些症状也多为非特异性,这也导致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吴欣说,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面临几大难题:误诊率高、易复发转移、放化疗基本无效。肿瘤医生应用大剂量的放化疗来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疗效不佳,现在主要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术前治疗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口服此药缩小病灶,创造更好手术根除的条件,避免了不必要的联合器官切除;而在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中,服用这种药物能延迟复发。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使98%患者术后1年维持无复发生存。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