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6-23 21:56:56 热度:657
新华网西宁6月23日电(记者王大千 季莉)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药物损害、药源性疾病给老年人带来的健康威胁大量存在,业内人士表示,须高度警惕并持续消除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下,进一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诉求。
老年患者“用错药”比例逐年上升
“回去就把正在吃的阿司匹林停了,您眼睛出血与同时服用银杏叶胶囊和阿司匹林有直接关系。”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王秋英对一位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说。
中午12点半,王秋英已经接诊了40余名患者。她告诉记者,仅一上午来看病的老年人就有11个,而像刚刚接诊的这名患者一样,乱用药、用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就占一半以上。“有的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关注,老年患者身体各个‘零件’功能衰退,往往有几种病同时存在的情况。他们自己去药店买很多种药同时服用,有了不良反应无法应对才来到医院就诊。”
老年患者乱用药、用错药引起健康风险甚至不良反应的情况近年来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针对具体病情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的还有对中药、保健品的盲目迷信,导致贻误病情和副作用频现。
“我上街遛弯时被销售人员拉去免费体验所谓的‘多功能按摩椅’,花一万多元将其搬回家。使用不到一周,不但多年的腰腿疼没有缓解,还出现了一坐上椅子就心慌、眩晕的症状。”家住西宁市城中区长江路社区的72岁老人吕德成说。
青海省卫计委副主任张秀萍说,实际上,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在近5年来不断显露。种种案例显示,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药物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老年人的生理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两三倍。老年人“用错药”已成为一项紧迫的社会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合理用药治病重要 正确心理引导更重要
频频出现的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案例将“银发群体”推向了人们的聚焦视野。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除了针对不同病情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外,对他们进行常识普及,如何应对身体健康问题的心理引导等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或是缺乏主见,听信‘秘方’,或是久病成医,固执己见,这是老年人面对身体健康问题时的典型表现。”青海省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主任朱爱琴说,到大医院看病程序多,医生会要求患者做很多检查,部分老年人嫌排队不方便,诊断慢,最后开的药还和他自己的判断不符,认为医生医术不好,对医嘱根本不放在心上。还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相对轻松,没事可忙,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各自的病情,互相传播一些没经过科学论证的“秘方”。
不仅如此,老年人滥用补药问题也不断显现。“许多老年患者认为住院不仅要花钱,还耽误儿女的工作,自己也痛苦,还不如多吃补药让身体壮起来。以西洋参、红参等补品为例,老年人长时间服用后会出现失眠、焦躁等副作用症状。”朱爱琴说,部分老年人依靠补药来强身健体或单纯依靠补药来治病的心理给医生合理治疗带来很多困扰。
王秋英介绍,治病心切,用药量过大或擅自调整用药量,用药依存性差也是导致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许多老年人对健康问题过度关注,稍有不适就购买大量药物自行治疗,希望病情迅速恢复。还有的老人记忆力不好,上顿药忘了吃,下顿加大剂量补服,以为这样也能治好病,却适得其反。因此,从心理上来说,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常识相对缺乏,自我风险管理能力较弱是导致用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心理引导十分关键。”
筑起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屏障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减少或消除老年人用药不良反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首要任务,需完善老年人用药安全制度建设,加大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管理力度。
朱爱琴具体建议,老人安全用药有两大注意:首先应坚持适度原则,绝大多数的慢性病现阶段仍然无法根治,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其次,开药时向医生咨询清楚,容易“打架”的药最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隔开。
“对老年患者用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增强其适应性。同时,牢记用药因体重、身体状况和病情轻重而异,所选药品种不要超过5种以上,按轻重缓急治疗。”朱爱琴说。
“随着医学进步,对于老年人健康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生理方面,而是提倡包括心理在内的全面健康。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起引导老年正确看待病情,合理就医的社会责任,拒绝针对老年的虚假医药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朱爱琴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