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6-19 12:19:46 热度:553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冯凯 王少庸
6月15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和“首届国际传承班”在哈尔滨举行。此次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会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被确定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基地。
基地落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是对该院57年来针灸学科在科研、教学、临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的肯定,也赋予了这个名医辈出的人才高地以新的历史使命。
>>>成就篇
从“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从建所初期仅有5人的针灸科研小组到今天上百人的科研团队,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学术团队的拼搏与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半个多世纪以来,“祖研针灸”始终保持在该省及全国针灸界的先进行列,其影响远及国际。
薪火相传 学术研究攀新高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著名针灸学家张缙先生与高式国、裴廷辅等名老中医倾力开拓,其攻关成果蜚声海内外,成为针灸研究的一个高峰。循经感传的研究、《针灸大成》的整理研究、“针灸穴名解”等,在省和国家的针灸研究中具有引领作用,使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针灸研究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它们被应用或指导临床实践,成为国内外患者的福祉,有的成果成为针灸传统及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而载入史册。
同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老一辈针灸学者,关注针灸事业的发展,悉心培养了一批骨干作为接班人,将针灸学及针灸技法发扬光大,以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省名中医王顺教授为首的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以独有的勇气和探索热情,将该院的针灸研究继续推向深层次,并走上了又一个高点。近10年来,针灸科(脑病科)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项,先后研制出川菊止痛胶囊、面瘫胶囊等多种中药制剂,在治疗脑出血、脑梗塞、失眠、焦虑症、疼痛性疾病等神经内科疑难病症方面确立了业界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
跨越发展,专科建设树口碑
不断发展壮大的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设7个病区,床位300张,拥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针灸研究所、现代化康复中心和治未病中心,拥有一大批优秀的针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学科带头人王顺教授认为,中医药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发展中医药,逐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以特色出效益,以特色促发展。做到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共同提高,促进发展。
近些年来,针灸科(脑病科)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人,全国著名针灸学家张缙教授的学术思想为核心,对其流派渊源、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流派传承等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有来自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前来观摩学习,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发展篇
近些年来针灸科(脑病科)发生巨大的变化,关键是学科建设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道路,把发展专科、专病,发挥中医特色放在抓内涵建设的首位,加大重点专科的投入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把重点专科建设成为该院的品牌和拳头,最终实现全院整体快速发展的目标。
加大投入力度,营造专科发展环境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加大了对重点专科的投入力度,扩大了病房规模,引进各种大型设备和中医诊疗设备,总值达5000万元以上,使重点专科的医疗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3年,在省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该院购买了省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香坊校区,使该院的建筑面积成倍增加,国家级、部省级重点专科(学科)、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和中药研发工作得到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一举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院针灸科(脑病科)以此为契机成立了2000平方米的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优势明显,取得了实效,推出了中医体质辨识、健康体检、养生保健和运动食疗,推出多种健康体检套餐及专业的中医养生预防保健项目,打造了既能实现常规体检,又能提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配合健身器械、康复器械和食疗药膳,环环相扣,特色明显,疗效显著,使人们摆脱亚健康状态,达到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目的,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需求。
加快人才培养,积攒专科发展后劲
专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好政策营造的人才成长环境。该院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考核激励制度,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补充规定》、《科技成果奖励规定》和《科研人员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营造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这些鼓励政策,使该院人才层次不断提高,数量明显增加,仅针灸科(脑病科)3年来就培养硕士、博士达27名。目前全院255人,其中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国家级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26人,为该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时,该院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全国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著名针灸学家张缙教授等名老中医的榜样作用,注重对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在广大职工中树立“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医风和尊师重道、精勤不倦、博采众方、继承创新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名医工程”、“育人工程”、师承教育和“读经典、做临床”活动,聘请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定期讲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强化业务培训和考核,学习气氛浓厚,保证了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成果篇
基础研究先行一步
针灸要走向世界,一些机理和量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学者开展的一些研究,成为针灸走向规范化的奠基之作。
针感控制研究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针灸科专家率先观察了穴位的针感,对针感的性质分类进行了研究(以前的针感只提酸、麻、胀、疼)。在观察19544穴次的针感中,把针感分为14类,其中包括单型针感(酸、麻、胀、水波样针感)和混合型针感(胀、酸、热和痒、麻、凉、胀疼)等14种针感,是国内外首次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对针感的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循经感传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通过1000例大样本的观察,证明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趋病性、效应性、可激性、可控性、循经性、变异性的规律。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分析方法,使本研究对循经感传的研究达到新高度,为经络实质研究开辟了一条捷径。该研究成果获1990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灸大成校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对《针灸大成》47种版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查清了该书47种版本的概况,对该书的目录学和经论部分等有关专题进行了研究,为中医针灸古籍的系统整理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先后荣获1989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国家出版总署古籍整理研究三等奖。
国家针刺操作标准的制定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起草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4部分—鍉针;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以及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毫针技术操作规范”项目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外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
临床研究创新不断
祖国医学的声誉,是建立在几千年来可靠的临床疗效基础上的。针灸的发扬光大,同样需要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在针灸临床应用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采用的透穴刺法,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疗效显著。该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成果已形成规范的技术操作文本和教学光盘,面向国内外公开推广发行。
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帕金森病是目前公认的医学界一大难题。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18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该研究首次提出了以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疗法,结果显示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该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简介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俗称“祖研”),现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先后荣获“全省小康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该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分3个院区,现有医疗床位1398张,人员1600多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专家255人,其中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国家级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26人,并拥有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世界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缙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郭文勤教授、吴秉纯教授、王铁良教授、张佩青教授等著名专家和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该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省政府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梯队8个。同时该院下设中药、中医临床、针灸、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等5个研究所,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和《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设在该院。该院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已毕业人员455人,现在院研究生205名。1999年该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建院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66项,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92项,研制出中药新产品43个投放市场,其中包括“刺五加”、“满山红”、“双黄连粉针剂”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牌产品和“宁神灵”、“骨筋丹”、“丹王颗粒”、“葛根芩连微丸”、“芩百清肺浓缩丸” 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 2010年该院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