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6-11 08:51:52 热度:776
——《防控“甲流”》简介
文/子禾
2014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防控“甲流”——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应对评估》面世。这是中国首次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过程进行系统评估后形成的报告,也是我国第一个由第三方针对此领域进行独立调查评估后得出的成果。
受原国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参与的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防控工作专家评估组,于2010年5月启动了对我国“甲流”防控工作的评估。评估组按照独立、客观、科学和综合的原则,对甲流应急管理过程及其防控策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运行特点、主要防控举措、防控的成本效益和社会综合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评估,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约25万字的评估报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研究员担任了评估工作的首席专家,也是该书的著作人。
曾光研究员表示,在2009年迎战甲流大流行中出现的“中国平台”,是人类流感防治史上的奇迹。在《防控“甲流”》一书中,作者介绍了我国甲流防控的主要成效。书中指出,甲流疫情发生后,我国及时投入近4亿元,在较短时间内加强了疾控监测系统的建设,将流感监测网络扩大到411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556家哨点医院,早期发现、诊治、应对新发传染病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生物医学防控和社会性公共卫生防控并重,有效保障了公众健康,还通过积极稳妥的各项措施,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特别是保障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顺利筹办。与此同时,甲流感防控工作还提升了各地的医疗救治能力。此外,在疫苗研发、临床科研等方面,我国显示了强大的应急科学研究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较早研制甲流感疫苗,流感快速检测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书还总结了甲流防控的基本经验,认为2003年非典之后形成的以“一案三制”为基本框架的应急体系建设,是甲流防控工作成功的基本前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格局,是甲流防控工作成功的社会基础;科学决策、科学应对是甲流防控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公开、透明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是甲流防控工作成功的“助力器”。
在书中,专家们还详细分析了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政策措施的法律依据缺乏、资源储备不足、地方政府采购的经费拨付不到位等问题。为此,专家们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政策建议。譬如,建议进一步修订已有的卫生部门流感大流行预案,逐步建立国家层面全方位、网络化和协同化的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体系;以新医改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商业医疗保险机制,提高重大传染病医疗保障水平。
薛澜教授表示,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及应对结束后,启动系统客观的后评估机制是很多发达国家的做法,目的是了解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此次对“甲流”防控的评估,就是希望通过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评估和科学分析,力求推动我国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