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给您提个醒:心脏乱跳当警惕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6-06 09:24:22 热度:702

本报记者 李颖

    人正常的心跳速率在60—100次/分钟,频率规整。但如果平时生活中发现心脏突然乱跳、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绞痛时,就要特别当心了。
    6月6日是第二届房颤日,期间的一周为2014年心脏健康教育周,主题定为“关注心房颤,远离脑卒中”。据统计,在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按人口算,我国3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者达420万,而在伴有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房颤更为常见。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危险增加5倍,而由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病情更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房颤最可怕的后果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中风、猝死。
    据了解,正常的血流是“层流”,血液中各种物质是分层流动的,但房颤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层流”被打乱,在心脏内部形成“湍流”,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就有可能淤积在心房壁上形成血栓。血栓会因心脏本身的跳动或房颤而脱落,脱落后会随着血液进入体循环,逃出心脏,向其他部位行进。当这个血栓来到脑部,体积又够大,就可能阻塞血管引起脑卒中,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脑中风。当血栓来到胸部、腹部及四肢等部位,这些部位的动脉也可能会被阻塞,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旦掉到肠系膜动脉,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了,稍不及时就可能送命。
    “但是目前大家对房颤认识严重不足,还存在很多误区。很多患者由于担心药物的出血风险,不愿意使用抗凝药物;另外还有些患者常常由于没有症状,就误以为房颤没有危害或危害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表示,房颤的危害并不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心脏会逐渐扩大,还会增加心力衰竭及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最终增加死亡风险。
    专家建议,房颤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抗凝治疗,比如服用华法令、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和发展的风险,抗凝药千万不能吃吃停停;每半年要到医院做一次心脏彩超,看看有没有附壁血栓,若有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心脏瓣膜上的附壁血栓,它们更容易随着房颤脱落;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坚持低糖、低油、低脂、低盐饮食,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