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6-06 09:24:22 热度:702
本报记者 李颖
人正常的心跳速率在60—100次/分钟,频率规整。但如果平时生活中发现心脏突然乱跳、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绞痛时,就要特别当心了。
6月6日是第二届房颤日,期间的一周为2014年心脏健康教育周,主题定为“关注心房颤,远离脑卒中”。据统计,在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按人口算,我国3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者达420万,而在伴有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房颤更为常见。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危险增加5倍,而由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病情更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房颤最可怕的后果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中风、猝死。
据了解,正常的血流是“层流”,血液中各种物质是分层流动的,但房颤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层流”被打乱,在心脏内部形成“湍流”,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就有可能淤积在心房壁上形成血栓。血栓会因心脏本身的跳动或房颤而脱落,脱落后会随着血液进入体循环,逃出心脏,向其他部位行进。当这个血栓来到脑部,体积又够大,就可能阻塞血管引起脑卒中,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脑中风。当血栓来到胸部、腹部及四肢等部位,这些部位的动脉也可能会被阻塞,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旦掉到肠系膜动脉,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了,稍不及时就可能送命。
“但是目前大家对房颤认识严重不足,还存在很多误区。很多患者由于担心药物的出血风险,不愿意使用抗凝药物;另外还有些患者常常由于没有症状,就误以为房颤没有危害或危害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表示,房颤的危害并不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心脏会逐渐扩大,还会增加心力衰竭及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最终增加死亡风险。
专家建议,房颤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抗凝治疗,比如服用华法令、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和发展的风险,抗凝药千万不能吃吃停停;每半年要到医院做一次心脏彩超,看看有没有附壁血栓,若有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心脏瓣膜上的附壁血栓,它们更容易随着房颤脱落;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坚持低糖、低油、低脂、低盐饮食,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