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临床应减用慎用羟乙基淀粉类药物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6-05 12:23:37 热度:1305

□ 本报记者  靖九江

  近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八次重症医学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呼吁,临床医生必须要了解并重视羟乙基淀粉(HES)的危害,减少使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使用HES弊大于利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李建国教授告诉记者,在重症患者中,血容量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此液体复苏是重症患者治疗中最常遇到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含HES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包括脓毒症、烧伤、创伤等重症患者治疗或手术中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药物会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率上升、肾功能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悉尼乔治国际卫生研究所重症监护室主任、悉尼圣乔治医院高级重症监护医生John A. Myburgh博士在一项名为CHEST的研究中发现,通过HES进行复苏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概率更高。在本次会议中他报告,这项研究显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使用6%HES 130/0.42疗效不优于晶体液(等渗盐水),但死亡率和肾损伤风险增加,因此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不应选择HES等人工胶体,而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特别是平衡晶体液应该成为主要的复苏液体。此外,一项名为VISEP的研究也显示,使用HES可能导致对脓毒症患者肾脏功能及凝血系统的损害,其毒性可能随着剂量蓄积而增加。另一项研究(6S)也表明,用6%HES 130/0.4 液体复苏的脓毒症患者,较醋酸林格氏液有更高的死亡率。 
  国内外发布风险警示
  会议资料显示,去年,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外药品管理部门就含HES类药品对特定健康条件患者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高风险陆续发布了多项风险控制措施。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其安全性问题再次进行分析和评估后认为,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在特定健康条件的患者中存在着死亡率升高、肾损害及过量出血等风险,并于今年2月26日发布提醒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风险。 
  “2012年更新的《拯救脓毒症患者行动: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针对液体复苏,推荐选用晶体液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推荐避免使用HES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可以酌情使用白蛋白。”李建国教授介绍。去年6月1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声明指出,药品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建议将HES退市。随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HES发出了黑框警告,建议HES不再应用于危重成人患者,包括败血症、收入ICU的患者。2013年10月,欧洲药品管理局确定HES溶液不再用于脓毒血症、烧伤和重症患者。
  伴随着各国对HES的警示,该类药物在国外的应用量应声而下,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再使用此类药物。
  我国医生应提高风险意识
  我国临床医生对于HES类药品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HES类药物在国内使用仍然非常普遍(2012年约有2200万袋HES用于临床)。我国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的受访临床医生认为HES“效果很好”或者“效果尚可”,这与近年来几大国际权威研究得出的HES类药物安全堪忧的结果迥异。李建国教授表示,药物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医务人员应重视此类药品的潜在风险,并密切监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他介绍,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我国的相关指南也将进行修订。“我国已经意识到了HES类药物的安全问题。近期国内外发布的警告为我国临床提出了警示,将帮助我国临床医生重新审视重症患者复苏液体的选择。”李建国教授说道。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