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6-05 10:54:36 热度:515
——记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
□本报记者 崔 芳 通讯员 李玉银 李文龙 李东星□
拉秀军玉、巴桑雍姬永吉、青梅多丁、求永桑周,4名玉树“地震宝宝”儿童节前来到河南省郑州市,看望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他们是张红娟2010年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时接生的73名宝宝中的4名。从那时起,张红娟的牵挂就留在了玉树。在随后的4年里,每年去玉树回访,找齐73名宝宝,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就成了张红娟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哇”的一声啼哭,孩子得救了,张红娟却晕倒在手术舱里
“那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的消息一传来,我就知道我们野战方舱医院履行使命的时候到了。”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前任政委赵先弘回忆,其他人都纷纷打电话发短信请战,只有张红娟发来的短信与众不同:“咱啥时候走?”
“我问她,你怎么知道你能去?她反问我,还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吗?”赵先弘被问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张红娟就参加了救灾,在青川40摄氏度高温的简易帐篷里架起手术台,实施了第一例野战条件下的剖宫产手术。
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张红娟头疼欲裂、四肢无力,呕吐、失眠十分严重。作为方舱医院唯一的妇产科医生,张红娟深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她强忍不适,坚持做好每一台手术,救治好每一位产妇。产程长的,她握着产妇的手一遍一遍温柔鼓励;没有带孩子襁褓的,她拿出军用被、毯褥帮忙裹上。
4月24日凌晨3时,张红娟接生完两个孩子回到帐篷,刚躺在床上又接到急诊电话,她一骨碌爬起来往回赶。来的孕产妇叫尕群,38岁,以前怀过3个孩子都因难产夭折。张红娟赶紧为她检查,发现胎位不正、胎心微弱,B超显示脐带绕颈。
必须立即做剖宫产手术!张红娟赶紧吩咐护士准备手术。不到20分钟,婴儿取出来了,但满脸血污,口腔里满是胎粪,没有呼吸,情急之下,张红娟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分钟过去了,“哇”的一声啼哭,孩子得救了,张红娟却晕倒在手术舱里。事后,护士崔新苗问张红娟,婴儿满脸血污,做人工呼吸难道不怕被感染?张红娟笑了:“当时哪顾得了那么多。”
在玉树奋战62天,张红娟至少有50天呆在病房、手术室,经常整宿不睡觉,照顾产妇。当时的方舱外科负责人王珂回忆,那个仅12平方米的小手术间闷得厉害,一台手术做完,男医生都得赶紧出去透透气,但张红娟能一直在里面守着。在玉树期间,她创下了接诊2000余人次、手术27例无一感染、接生73名孩子全部存活的纪录。
“红娟在新疆长大,特别喜欢马兰花。我看她就像马兰花,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潜能、顽强工作。”战友兼闺蜜游继武说。
“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病,一个也不能差”
张红娟说,撤离玉树回到郑州后,自己的心依然留在那片高原。“天冷了会想孩子们有没有穿暖,每接生一个新的生命,就会想起我在玉树接生的那些孩子。”思念涌上心头,张红娟就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发短信。
此次来郑州的求永桑周如今已是个健康的小男子汉。小桑周因为早产,出生时不足2500克,体质虚弱,张红娟放心不下,经常给小桑周的妈妈打电话询问情况,传授育儿知识。2012年,张红娟第二次随医院医疗队回访玉树,见到身体瘦弱、营养不良的小桑周,她心疼得直掉眼泪。与小桑周的妈妈商量后,她把小桑周带回郑州精心调养,不到1个月时间,小桑周的各项发育指标达到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小桑周父母激动地让儿子认张红娟为“汉族妈妈”。
2013年4月,张红娟在玉树回访时发现,已经找到的10多名儿童虽然聪明伶俐,但受当地环境影响,学前启蒙教育比较弱。回郑州后,她买来印有汉藏文字的识图、挂图和智力开发玩具等,给孩子们邮寄过去。每逢重大节日,张红娟总是提前准备,给孩子们寄去一些衣服、玩具等礼物。解放军第153医院副院长王志敏陪张红娟去玉树回访过3次,在他看来,张红娟对自己的“地震宝宝”极为惦念关爱,“目标是,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病,一个也不能差”。
为了这“三个一”,张红娟找到自己在玉树救灾时帮带的玉树州人民医院索南巴久医生,请他帮助寻找其他孩子。2013年去玉树回访时,她甚至制作了一段“寻亲广告”,在当地电视台播出:“方舱医院出生孩子的家长们,我是当年给你们接生的军医张红娟,我很想找到你们……”不到3天,她就接到11个藏族家庭的“认亲”电话,并相约在玉树州人民医院见面。
看着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张红娟激动地每个都抱一遍,给孩子们进行体检,解答家长们的咨询,忙得团团转。这3次回访,张红娟累计行程1.6万余公里,走遍了已经找到的33名“地震宝宝”的家。
接生婴儿超过万人,没有一次失误,没接到一起投诉
“张主任,您把孩子接生出来,已经完成了使命,为什么还要不辞辛苦地回访?”同行的年轻军医孙志刚曾不解地问张红娟。张红娟说:“这些孩子是我带到世界上的,我想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从医22年,从事妇产专业19年,张红娟接诊近10万人次,接生婴儿超过万人,没有一次失误,没有接到一起投诉。
要让患者感受到关爱,还要有为患者着想的仁爱之心和细致温暖的服务。一讲起这个,张红娟的事迹就更多了。有一位靠收废品为生的农村孕妇求诊,张红娟热情接待。床位满了,她就主动把办公室腾出来作临时病床。
河南省原阳县的回族妇女杨秋艳患了侵蚀性葡萄胎,由于经济拮据,术后化疗没多久,竟放弃治疗悄悄回了家。电话不接、短信也不回,张红娟就直接登门拜访,一句“大姐,我来接你了”,让杨秋艳泪流不止。杨秋艳治疗期间,张红娟为她熬鸡汤、炖羊排,自掏腰包为她“报销”来回路费,化疗结束后还建议医院为杨秋艳减免大部分医药费。
在该院妇产科,张红娟是一面“金字招牌”,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同是妇产科专业出身的解放军第153医院院长李晓琼说:“张红娟最会替患者着想,总是想方设法替患者省钱,能用普通药一定不用高价药,能顺产的坚决不让剖宫产,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患者。”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