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调神养生品花茶 注意不宜人群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5-21 14:32:15 热度:725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教授 刘绍贵

  花茶,又名香片、香花茶、熏花茶、窨花茶。它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饮,顿觉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既为士庶之族喜爱,又受养生家推崇。追溯其生产和饮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到了清代已形成我国的一种特殊茶类,其中有的花茶甚至饮誉全球。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花茶。
  茉莉花茶 消炎解毒
  茉莉花,为木樨科植物茉莉的花,许多庭院内或家居窗台上有栽种,是用于观赏和美化环境的一种高雅花卉,入药记载可见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茉莉花中医多用于理气开郁、辟秽和中,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有良好的消炎解毒作用,并有利于消除口臭,防治月经不调。
  用于制茶,系将茶叶与新鲜的茉莉花拌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其茶外形秀美,毫峰显著,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所泡茶液黄绿明亮、鲜醇爽口。每次1杯(150毫升左右),1 天1~2杯。
  禁忌:经常便秘的人不宜饮此茶。
  菊花茶 养肝明目
  菊花,是妇孺皆知的一种花卉,入药历史已有2000多年,其保健制品更是数不胜数,其品种甚多,但以杭白菊和黄山贡菊更为有名。菊花入药主要取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功,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等症。现代研究证实,菊花含挥发油、腺嘌呤、胆碱、菊苷及黄酮类化合物,并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延缓衰老、增强体力、镇静等作用。
  菊花茶虽有茶名,但确是不加茶叶的茶,只需取洁净干燥的菊花3~5朵,直接用刚烧开的水冲泡,或略加煮沸后成饮。菊花茶色淡黄或淡绿,其香芬芳浓郁,其味甜中微苦。有的人亦常在其中加入5~6克枸杞子,或加入少量蜂蜜、冰糖调味,使其具有更好的养肝明目等保健作用。
  菊花有很多种,其中白菊味甘、清热力稍弱,常用于平肝明目;黄菊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强,有助于清肝排毒。
  禁忌:由于菊花药性偏凉,虚寒体质者不宜常饮,青年女性不宜饮,食欲不佳且有腹泻者忌服。
  桂花茶 散寒止痛
  桂花,为木樨植物木樨的花,每年8~9月其花怒放,远近飘香,令人陶醉。入药记载见于清代的中药著作《本草纲目拾遗》。桂花功在温肺化饮、散寒止痛,适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疝气疼痛及牙痛、口臭。桂花主含挥发油,现代常用于健胃,促进消化。
  桂花入茶历史亦很悠久,且为一种名贵的花茶。茶与花的比例一般为103,即10两茶叶3两花。先用鲜嫩茶叶做成茶坯,再按比例加入鲜桂花,经窨制而成。所得花茶香味馥郁持久,茶色绿而明亮,有幸品饮,确有神清气爽之感。
  禁忌:桂花味辛性温,发热患者或体内湿热较重的人不宜饮用。
  玫瑰花茶  解郁调经
  玫瑰花进入药用,属行气活血药,味甜微苦,其性微温,既能舒肝理气而解郁,又能和血散瘀而调经,多用于胁痛、胃脘胀痛、月经不调或经前乳房胀痛。当代多用做食品、化妆品的添加剂。玫瑰花娇艳美丽,富含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等多种挥发性成分,尚含多种维生素及钾、钙、镁等矿物质。药理研究证实,其所含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和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更有助于女性美容,常被用做清洁、净化和调节肌肤的收敛剂。
  用玫瑰花窨制花茶,早在明代《茶谱》中即有详细记载,即用新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然后窨制而成。亦可直接取花蕾3~5朵,沸水冲泡,焖5分钟左右后即可饮用。其茶液颜色粉红,香气芬芳浓郁,甜味中略带清苦,适当调味可加少许蜂蜜或冰糖。饮得此茶,有舒缓情绪、清除疲劳之感,颇受炒龄女郎的喜爱。
  禁忌:发热患者及阴虚火旺之人应慎用。
  金银花茶  清热解毒
  金银花,亦名忍冬花、二宝花、银花,属于药用花卉,是一种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常用中药。其气清香,其味微苦。现代研究证实,金银花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有提高人体耐缺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抗衰防癌等作用,其用甚广。用银花配制的茶类,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保健茶。
  目前市场上的金银花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鲜金银花与少量绿茶拌和,同窨制法制成的金银花茶。另一种是用烘干或晒干的金银花与绿茶拼合而成。这两种茶,前者花香扑鼻,以品尝花香为主;后者茶香味较淡,但银花本身的药效作用保持较好,不失其保健效果。其用量均为3~5克。
  禁忌:银花药性偏寒,不宜长期饮用,更不宜秋冬寒凉季节饮用;脾胃虚寒者及妇女月经期内不能饮用。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