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5-15 15:15:13 热度:1548
本报记者 任壮
5月9日,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为指导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为核心医院,北京市通州区老年病医院、次渠卫生院、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梨园镇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杜社卫生院和于家务卫生院为合作单位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医联体宣告成立。签约仪式由通州区卫生局局长白玉光主持,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州区政府、通州区卫生局的领导和各方代表出席见证。
根据合作协议,这个中医医联体将在资源整合、科室合作、技术发展、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科研项目、一体化管理和例会制度方面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内容:紧密联结“硬合作”
正式签约后,这个中医医联体合作成员单位将统一悬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标牌。通州区卫生局副局长蔡力凯介绍,医联体将遵循政府主导与自愿选择、层级分诊与就近兼顾、利益共享与责任分担相结合原则,通过业务、信息、管理、利益四条纽带,建立务实、紧密、团结、共赢的医疗联合体。
作为指导和核心医院的东直门医院将担负七项工作任务,首要工作是对条件成熟的学科进行一体化整合,实现医联体学科内部人、财、物全面整合,设立医联体学科带头人,负责对学科内人员进行统一工作调配与安排;统一制定奖金分配标准和绩效考核方案;统一制定专科疾病的诊治标准、诊治流程和质控标准;统一安排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事宜,实现医联体同一学科内部品牌共享、资源要素有效配置、业务水平基本一致、患者分层转诊有序顺畅的目标。同时,还将对一般学科进行对口帮扶,提升医联体内部的中医医疗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系统的中医医联体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成员单位的教学科研水平,推进医联体内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内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中医医联体委员会例会制度。各合作成员单位则有积极协助、配合和参与之责。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说,医疗联合体在我国并非新鲜事物,过去各地探索的做法有三级医院之间的“强强联合”,也有三级医院与区域内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间的“以强扶弱”。医疗联合体依据联接的紧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也可根据联接的核心纽带分为资产纽带、经济纽带、技术纽带、人才纽带、IT纽带、行政纽带等,而目前区域医疗联合体公认有三种典型模式:资产整合型、整体托管型和知识整合型。他认为,无论哪种联合体类型,均担负着促进分级诊疗、疏通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等重任。只有形成紧密型的医联体模式,各成员单位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
→机制:管理机制五统一
东直门医院中医医联体是通州区首个区域性医联体。蔡力凯介绍,通州区政府高度重视此医联体工作,将其列入今年折子工程,不久前还印发了《通州区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了有利于居民就诊、有利于各成员单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有利于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符合区域医疗规划布局要求、对居民服务全覆盖、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进行开放式联合等基本工作原则。
东直门医院中医医联体将作为医联体试点,探索辖区内开展医联体工作的基本路径,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为在本区域推进医联体工作摸索经验。
首先是探索区域性医疗资源一体化整合模式,优化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明确功能定位,引导患者有序就诊,实现“首诊在基层,康复在基层”的目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其次是对口帮扶,形成集“人才培养、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健康宣教、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于一体的资源共享模式;再次是促进辖区内医疗机构优势资源的统筹协调,逐步实现辖区居民“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就近诊治、方便预约、检查互认、顺畅转诊”,提高区域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建立六个机制:建立中医药人才师承长效机制;建立中医医联体人员流动机制;建立中医治未病指导机制;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机制;建立中医药大讲堂奖励机制;建立医联体双向转诊机制。
这个医联体确立了“要求统一、制度统一、考核统一、分配统一、信息统一”“五统一”的管理政策和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源的流动、整合及共享。蔡力凯表示,希望各成员单位按照有关职责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在建设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格局运行过程中,对涉及到的财政、发改、人事、医保等部门及医师多点执业等问题,也要进一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建立区域性中医医联体可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看病难的解决,将起到重点突破方向的“灯塔”效应。东直门医院东区院长张明海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所承载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新秩序、“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师多地点执业”、“对口专科重点扶持”等各项任务在本次医联体的建设框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延伸。
→特色:着力基层中医药
目前北京地区已建成近20个医联体,与其他医联体不同,东直门医院中医医联体作为首个中医医联体,倡导中医药文化和理念,促使医联体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得到提高和丰富,让广大百姓认识中医、应用中医、享受中医,最终实现有序就医和身心健康,是其不可或缺的方面。张明海表示,如何进一步加强通州区医、药、护、技人才培养,把中医药传统师承教育与学院派教育相结合,如何让中医药科研展开翅膀,飞出“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样值得我们共同探索和创新。
张明海谈到,比如在养生保健康复方面,中医历来讲究“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这些理论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三级预防观念不谋而合。如何把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中医适宜技术通过医联体的形式播散到基层,在通州广大的城乡区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我们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将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再比如中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由东直门医院倡导实施的通州区首届中医药师承人才今年即将出师毕业,总经费500万元的中医药慢病管理课题也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邬国强提出,要注重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在学科、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唯有重视教学和科研,才能做到“江山代有才人出”,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永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国家队”引领示范的无限活力。如何做到医教研并重,真正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融入到医联体的工作当中,培养出一支基层的中医教学和科研队伍,还需要认真加以探索和尝试。
通州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地把中医医联体的设想落到了实处。屠志涛谈到,这个中医医联体内的老年病医院4位外科医生已经来到东直门医院东区上班,说明医联体内实现了人员流动和手术设备等资源共享,而且人事关系、工资待遇、执业注册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顺利解决,这恰恰解决了以往医联体几种合作模式中的某些瓶颈问题。他期待,有政府部门、中医药高校的支持和指导,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将促进医联体由之前的“软合作”逐渐过渡到“硬合作”,从原有单一合作模式转变为医、教、研全面深化合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影响百姓生活。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