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移动医疗云平台凸显商业价值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5-15 13:33:55 热度:723

□ 本报记者  张  旭

  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系统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是以基于安卓和苹果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客户端(APP)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实现大数据商业价值,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诸多医疗问题。
  市场广阔
  在我国,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需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则存在医疗资源供给短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供需缺口为移动医疗实现其商业价值带来了一片蓝海,而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大数据背景下,今后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将不仅仅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可以接受包括远程监测、远程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管理、可穿戴式给药等在内的整体的疾病管理方案。
  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深度评估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其中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实事上,跨国企业已捷足先登。如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推出的血压分析服务平台“智诊通”,受到了医生和高血压患者的热捧。据悉,该平台为具有先进移动通信功能的技术平台,是连接家庭与医疗现场的纽带。患者使用欧姆龙血压计测量血压后,其所测量的数据会自动上传到智诊通系统平台,血压值转换为图表,能帮助医生更有效地控制、管理用户的血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表示:“目前,医疗产业已进入全面信息化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向着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医疗成本、改善就医体验的方向发展。如在高血压防控领域,电子血压计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将电子设备与信息化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血压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使患者家与医院不再有‘距离’,从而为我国高血压防控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卫生信息化专家、济南大学GIS研究中心主任陆敏教授认为,移动医疗必须实现真正远程给病人看病,帮助医生给病人以更好的随时随地的人文关怀,让医患关系和谐融洽,让病人成为个人健康的管理者和主宰者。目前借助移动互联网概念出现的很多所谓移动医疗应用,只是采取电话、短信或线上留言与回复的简单方式,并不能真正地为患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而只是咨询或转诊平台,患者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要到医院来,这只能让患者增加花费。这也说明,未来移动医疗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移动医疗概念相近的远程医疗,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更有效率的医学服务体系。以重症监护室为例,权威统计数字显示,采取重症监护医师24小时护理的病房患者死亡率会减少30%~40%。但是急救护理专家和重症监护医师极度匮乏,美国只有约1/3的病人能够得到重症监护医师的护理,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则更低,一般情况下1名医师可以照顾10位患者,而采取远程医学模式可以让1名医师加4名护士同时照顾100位病人,医护资源利用效率可提升10倍,从而大大缓解重症监护资源紧张的局面。
  多方共赢
  移动医疗可以为医患双方都带来利益。以去年年底在大连启动的基于国际糖尿病管理云服务平台的糖尿病关爱家园公益项目为例,该项目覆盖全国15家医疗服务机构的1万名糖尿病患者,可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糖尿病管理。这些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一是糖尿病教育与饮食管理。基于简洁而高效的糖尿病管理云服务平台对家庭成员发短信进行健康宣教,来提高健康意识,进行心理调节。二是自我血糖监测管理。借助可穿戴式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云服务平台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管理提供了方便。三是运动管理。糖尿病患者通过可穿戴设备,比如国际领先的运动血糖仪,实现有效运动,其血糖会自动通过智能手机传到云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医生会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给予指导。四是用药提醒。用户可以定制即时提醒、定时提醒、周期提醒、序列提醒等多种模式,系统自动发送提醒内容到患者手机。
  有专家指出,医疗信息化领域积累数据之多、之快、之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率先应用大数据的重要领域。电信运营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可以挖掘实现大数据价值,为医疗、医药行业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
  陆敏认为,包括移动医疗在内的远程医疗属于新生事物,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当前不仅存在技术手段、架构和应用模式等不成熟的问题,而且在医患关系界定、医疗行为的法律效力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的体制和法规壁垒,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配套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远程医疗市场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管,以保证远程医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