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人民日报》:为大医院医生减减压(不吐不快)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2-04-26 08:45:08 热度:1000

  ●只有让医患关系从“陌生人关系”变为“熟人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纠纷
                 
  最近,哈尔滨、北京等地相继发生医生被刺事件。这些虽是极端个案,却让医患关系很受伤。
  自古以来,“仇富”者有之,“仇官”者有之,但“仇医”者却极其罕见。因为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所以备受尊重。然而,在转型期中国,医生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不仅要担心病人的安危,还要担心自身的安全,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医生只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他们往往代体制受过,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委屈和压力。例如,患者普遍抱怨看病难,而医生也在感叹看病累。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有的医生一天挂80多个号,饭也不能吃,水也不敢喝,体力严重透支,接近生理极限。这样的工作强度,发达国家的医生是很难想象的。又如,患者普遍反映看病贵、药价高,而医生也在抱怨技术劳动价值太低,当人医不如当兽医。可见,看病难、看病贵并非医生之过,而是体制之过。在一个不合理的医疗体制下,医患双方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难处。
  我国用占世界医疗总费用3%的投入,维护了占世界20%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寿命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我国的医疗成本为什么这么低?这并非设备不够先进、药品不够高端,而是因为我国人力成本比较低。和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医务人员的收入确实偏低,远远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因此,我国医疗卫生的“低成本、高效益”,其实是以牺牲部分医务人员利益为代价的。近年来,我国的医疗需求呈井喷式爆发。2011年,全国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接近63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超过20亿人次。尤其是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很多人心力交瘁,健康状况恶化。
  近年来,医患冲突大多发生在大医院,而非基层医疗机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医院拥挤不堪,多数医生疲于应付,态度难免生硬,也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患者的就医感受很差,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同时,大多数患者和医生之间是“陌生人关系”,双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因此,一件很小的事情,往往就会引发一场暴力冲突。
  纵观多数西方国家,在医疗服务的“金字塔”中,大医院医生是“塔尖”,而社区全科医生是“塔基”。由于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和社区首诊制,每一位居民都有一位相对固定的全科医生。居民一旦有病,随时可以和全科医生沟通交流。如需到大医院就诊,全科医生负责预约安排。因此,医患之间是一种信任度较高的“熟人关系”。而在我国,社区医生和居民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契约关系,社区首诊制也未推行,大多数居民仍是“有病乱投医”。在无序的流动中,医患关系基本属于“陌生人关系”,信任度不高,因此发生冲突的概率自然增加。
  可见,只有让医患双方从“陌生人关系”变为“熟人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纠纷。而要建立医患之间的“熟人关系”,就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社区全科医生,让每一位居民都有固定签约的家庭医生。同时推行社区首诊制度,为大医院医生分流减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这样一来,患者的就医感受就能得到改善,医患关系就会融洽得多。 (白剑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