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5-13 15:19:31 热度:952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7亿,其中900多万人患老年痴呆
●家庭负担重、护理人员少,需多方努力打造居家优质照护
本报记者 陈 芸 魏志霞
5月5日,多位专家在研讨会上分析全球痴呆照护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生命就像阳光,有灿烂的正午,也有余晖浸染的落日时分。常言道“最美不过夕阳红”,优雅从容地老去,将是生命最华丽的落幕。
然而,衰老,并不只是像我们眼睛看到的头发变白、皮肤长皱纹那么简单;养老,也并不只是像很多年轻人想象的存上一笔钱、买套舒服的房子那么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心也会面临重重冲击,对于那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比如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患者而言,养老梦想的实现,显得那么遥远和艰难。
“全民”老化,专业护理员却有千万缺口
5月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期间,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和记忆健康360工程联合举办“老年痴呆优质照护与支持主题论坛”。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且每年以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将达到2.15亿,占人口比重的15%;2020年达到2.34亿,占人口比重的18%;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5亿,约占人口比重的33%。换句话说,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正面临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化挑战。
更严峻的是,在近两亿的老年人中,有一半是空巢老人,超过3000万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到城市老年人口的14%,农村老年人口的20%。在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痴呆患者,这也是造成老年人丧失行为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2013年12月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世界痴呆患者的人数已达到4400万;2030年,患者总人数将达到7600万;205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1.35亿。在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已达900多万,并且正以每2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在欧美国家,人们对痴呆的恐惧甚于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或艾滋病。
记忆健康360工程主任洪立指出,痴呆影响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它还会影响到患者身边的家人、邻居、同事,甚至小区的治安民警等。由于认知能力逐渐衰退,导致生活能力也不断下降,从刚开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到最后需要全天候照顾。因此,照顾痴呆老人,成为应对“全民老化”趋势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就呼吁,养老服务业最关键的是专业护理队伍的建设。根据初步测算,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需要机构护理和社区护理床位386.2万张、护理人员176.76万。今后的40年间,医疗护理产业的规模还将增加2.3倍。一般情况下,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以此计算,中国至少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然而,令人忧心的是,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只有22万,符合资格的仅两万,专门为痴呆老人提供服务的照护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四个“不管”,痴呆照护沦为产业盲区
老年痴呆,不仅对患者和家庭是极大的打击,对整个国家也是沉重的疾病负担。按说,痴呆照护,应该是块炙手可热的“市场蛋糕”,可这个潜力巨大的行业,现实生活中却是门庭冷落、罕有人知晓。本次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医管医政局副局长赵明钢、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明亮等专家,分析了其背后的四大原因。
第一,家庭照料“管不好”。如今,中国社会进入“小型化家庭”趋势,“4-2-1”(四位老人、夫妻二人、一个孩子)甚至“8-4-2-1”(在前者基础上,辈分更大的老人有8位)结构的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照顾一位痴呆老人,每周在护理上平均花费至少43个小时,使得配偶或子女不得不放弃正常工作或缩减工作量,不仅收入减少,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受影响,导致长期家庭照料“有心无力”。根据美国的经验,长期照护会消耗整个家庭的财力资源,甚至会导致家庭财力危机。
第二,护理人员“不愿管”。照护老人本就是个既脏又累的辛苦活,更何况是行为“怪异”、喜怒无常、需要“严加看管”的痴呆老人呢?照顾他们,每分每秒都要“严阵以待”,导致护理人员缺少个人活动自由,担负的风险也高,使得很多护理员频繁更换工作,人员不断流失。有数据显示,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每年养老护理员的流失就高达1/3以上。
第三,专业机构“管不起”。目前,很多家庭希望能将失能/半失能老人送到专业的照护机构长期生活,但痴呆老人要面临的现实是:医院不肯长期收留,养老院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护理人员,也不敢收。有的养老院即使勉强开辟几个房间,试着收住痴呆老人,也很容易因为居住空间配置不适合、护理员不能与老人正常沟通、家属对养老院的“封闭管理”不满意等问题发生矛盾,甚至劝退。
第四,社会服务“没人管”。老年人(包括痴呆患者等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动员全社会提供服务的责任不可推卸。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缺少系统规范的老年医学与老年照护人才培训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岗前教育、继续教育及相关技术职务、职称、级别等成长体系。我国养老护理员尚未形成职业化的专业队伍,缺乏组织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模式,对老年痴呆人群的护理人员的专门培养更是少见。
多方合力,居家优质照护扩容市场
在2012年全球第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月,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提出“与痴呆共舞”的口号,号召动员全社会,消除耻感,为痴呆患者及其家人创造祥和的社会氛围,以及高品质的社会服务。
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应该尽早开始积极预防,比如多动脑思考、家庭和人际关系和谐、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延缓大脑功能的退化;对患者要早期发现和诊断,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行为辅导和认知训练。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应该调动政府、企业、福利机构、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关爱这一群体,提供更优质、细致的照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表示,在硬件方面,要建立适合这些老人的养老场所,比如社区大门要像家里的小院一样有亲切感,太高太宽会让老人产生恐惧感;卫生间不要离活动区太远,要用更醒目的颜色突出提醒;房间要根据老人的经历和性格,选择他们喜欢的装饰品等,以便符合痴呆老人的行为习惯和情绪反应,而不只是找个房间把他们“收”起来。在软件方面,国际老龄联合会秘书长简·巴拉特博士指出,新的国际照护模式正在推进,每个国家都有必要继续发展痴呆照护与支持的创新方法,从而超越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好地适应痴呆老人的各种需求。最新研究显示,通过家庭照顾居家生活,配合以人为本的照护新方法,能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得更久和更好,极大地改善痴呆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方式。
美国护明德居家养老公司思想领袖部门副总裁詹姆斯·贝克则认为,老年人照护最重要的是关爱,其次才是完成具体的护理任务。为痴呆老人提供直接服务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以确保高质量和安全的服务。作为全美最大、最被银发族消费者信赖的非医疗性居家养老服务特许经营机构,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6.5万名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照护者,充分强调照护员首先要拥有照护老人的热情;通过“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痴呆症照护”等专业的培训课程,让护理员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理解老人,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结成伙伴,创造一个融洽的护理环境。
法国老年医学协会(SFGG)董事会成员、欧葆庭集团全球医疗总监琳达·拜纳塔和拥有30年经验的持证护理管理从业者、美国魅力花园中国运营总监芭芭拉·纳本则从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出发,强调家庭照护者的支持及培训,同时打造一些住宅和养老公寓“混搭”的社区,是在住宅式居住状态下提供优质老年痴呆护理的重要保障。红晖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吉姆·比格斯已经率先带领团队在中国“试水”,在天津建立鸿泰乐尔之家养老中心,引入美国养老行业的服务理念与标准进行培训,做到“以老人为中心”。这些来自国外的宝贵经验,无疑能为我国痴呆照护打开新思路,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照护模式。▲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12
2024-11-30
2024-09-25
2024-09-21
2024-09-20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