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4-05-05 21:17:53 热度:710
本报记者 刘宇鑫
中午,北三环光熙养老公寓二楼超过300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大厅洒满阳光,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台国内罕见的养老康复设备—太空跑步机。老人在上面训练时就像坐进了一艘太空船,船舱里的“浮力”足以托起“乘客”的双腿,“这里可以帮助瘫痪和肥胖的老年人,进行走路训练。”光熙养老公寓运营负责人贾树利说,为了赶在6月开放,全体医务人员已进入冲刺阶段。
北控集团光熙养老中心前身是经营欠佳的远方饭店,经过近两年的改造变身康复型养老中心;金隅集团在朝阳新城一片建筑规模达到4万平方米的大地块,近期将开建养老院;国资公司旗下诚和敬公司预计在3年至5年内投入30亿至50亿元用于发展养老机构和服务,可以直接为全市提供约5000张床位……今年,市民家门口新建的“国字号”养老机构多了起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北京国企也来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尽一份力。
首家纯康复养老中心6月开放
语言训练室、吞咽训练室、电疗室……走进装修一新的北控光熙养老公寓,各种先进的康复设施让人眼前一亮。
“在我们这儿,一张床的成本,至少是社区养老院的两倍。”贾树利撩开被褥,露出了床板的实木结构,对比一些养老院用的铁床,木床的绝缘性能显然更好。窗帘也如是,老人房间的窗户前一水儿挂着阻燃窗帘,成本一下子又涨上去了。历时两年多的筹备,北控集团旗下的养老产业即将入市,具备约220张床位,其高端纯康复型模式在全市也是首例。
每位老人入住前,中心都会对其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在康复期还会定期为其做健康评估。“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护理,让老人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回家享受生活。因为对老人们来说,家里才是最舒适的。”贾树利说,将现代医疗康复手段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可以让市民在家舒心养老。
“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是养老产业链中最难进入的环节,也是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北控老年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莫飞表示,目前本市还没有一家纯粹的康复医院,每年康复病人所需的床位缺口达1万张,“这就是市场的需求”。
参保减轻老人用药负担
2014年,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300万,占总人口的14.2%;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然而,目前本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400多家,养老产业供需严重不对等。本市“9064”养老体系规划也提出,要为6%的老人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90%的老年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以社区为中心的居住模式,决定了养老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范围。北控、国资公司等养老行业后来者采取了“最接地气”的方式,深入社区建立康复中心。这样让老人既不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方便子女、亲朋探望照护。因此,新建“国企版”养老项目的受益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医疗机构转介来的需要康复和照料的老人;第二,社区及周边居民区的老人;第三,养老健康会的入会会员。
养老行业业内人士曹经理分析,养老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床位费、护理费和餐费。一般城区养老院每月5000元的床位费和一日四餐30元的“养老标准”,在行业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北控、国资公司旗下一批养老机构还确定了“以医润养”或“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凭借养老机构申请的医疗资质,前来治疗的老人诊疗后不但可以就地取药,一部分医药费和治疗费用还可以使用医保报销,减轻了居民家庭的经济负担。
降低养老机构用地成本
国资公司旗下诚和敬公司总经理梁仰介绍,2014年“国企版”养老机构异军突起,其中既有自有物业改建项目,也有单购物业新建以及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合作等方式。“不论采取何种模式,土地的支撑不可或缺。”
在2010年全资成立了老年事业投资公司之后,北控首批规划建设三家养老机构。其中,光熙养老公寓就是利用自有物业远方饭店改造而成。同时,北控还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石景山京原路养老项目,今年开始启动朝阳区王四营养老项目,预计可提供近千张养老床位。其中,后两个项目均位于北控原本用于建设公租房的企业自有用地上,而京原路养老项目还是北京市第一家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养老项目,开创了国企通过协议出让方式获取养老用地的先河。
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还要追溯到去年: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均将采用无偿划拨方式供地。企业利用自有闲置土地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则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对比市场化竞地方式,大大降低了用地成本。而且,从去年开始,北京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地计划,当年在年度供地计划中单列养老设施用地供地计划100公顷。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02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