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2-09 08:46:55 热度:763
廖海金
11月25日,本版发表专题文章《医院排行榜:有啥用 谁在看》,关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及《2012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针对榜单,读者反映不一。
以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标准的“最佳医院”评选,虽没有遭到过多质疑,但也有其弊端。最突出的是这个评选有多少民意在其中。医院是否最佳,最有发言权的显然不光是专家、学者,还应该有其服务对象——患者。最佳医院的标准不仅要包括一些专业条件,也不该排除医学与社会、医生职业精神、医院服务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要求,而恰恰这些,最有发言权的是民众。排不出这些, 最佳医院之说,也就难以令人信服,更无法体现出其示范意义。
应当承认,当前,各地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导致一些大医院长年人满为患,给广大患者就医带来很大不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基层小医院与各项条件设施较薄弱的医院,却长年缺乏足够的患者前来就诊,存在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医院与地方如果为了片面追求上榜,将可能进一步导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让看病难雪上加霜。以北京为例,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屡上最佳榜,却一直都是挂号难重灾区。
还有,榜单的社会认可度越高,对医生的引导和心理暗示也越强烈。作为医疗资源中最核心要素之一,医生如果不再以治病救人为荣,而以在“最佳医院”工作为荣,才是最令人担心的“示范效应”。(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