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2-02 11:47:32 热度:1118
——记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院长王国荣
文/黄晓梅 徐婷婷 图/郭 峰
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立合作中心。
王国荣院长和医务人员一起讨论如何促进科室发展。
他曾经说过,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要好好珍惜,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就是莆田市第一医院院长——王国荣,一位睿智、沉稳、有魄力、有胆识的中年人,正是他带领莆田市第一医院这艘航船,在强手如林的医疗市场中,敢为人先,独辟新径,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在五年时间里,使医院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莆田市屈指可数的排头兵。
2007年10月,时任涵江医院院长的王国荣调任莆田市第一医院院长。正值鼎盛之年的王国荣,着实被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困惑了一阵子。那时的莆田市第一医院正处于低谷,底子薄弱,业务收入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全年仅1.4亿元左右。干部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甚至连三级乙等医院复评都未能通过。
面对这样的局面,沉着稳重的王国荣并没有怨天尤人。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创新,在于闯出一条特色之路,在于把全院职工的心凝聚在一起。上任伊始,王国荣即提出“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打造优秀团队”的理念。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把医院的情况从里到外摸了个透,发现整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
他先从考勤入手,严肃医院工作纪律,改变了以往散漫的工作状态,职工精神面貌大大改观;其次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范管理,加大医疗质控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经过整理整顿,医院工作大为改观。
5年来,在王国荣的带领下,莆田市第一医院一步步走出了困境,从三乙一跃成为三甲,经济效益从2007年的1.4亿元,逐年上升到的2012年的6亿元。树立和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开创了医院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科学管理
绩效考核成抓手
硬件和软件是医院赖以生存的两大利器。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硬件是先进的设备、优异的环境;软件是高超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团结的人心,是医院的形象和品牌。没有这两项,医院发展无异于空中楼阁。王国荣自然是心知肚明,为此他分“三步走”,以突破管理上的发展瓶颈。
第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开展全面考核,实行二线准入,推行绩效分配,将竞争机制引入各个环节,推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通过连续两轮的绩效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了业务量,充分发挥了政策制定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
第二步,明确科室主任的责任和权利,打造优秀团队。尽管科主任是“领头羊”,仍不能让其成为科室的“唯一”,剔除从前的单打独干和技术上的“唯我独尊”,强化科室团队作用。为此,他力扫障碍,从管理入手,对科室实施绩效管理,将量化指标与整体状态相结合,努力把个性化与整体性指标对接,官方指标与医院管理指标相结合,注重考核的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等。在充分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将质控指标、工作量、医疗安全、科研工作等基础考核和科室领导团队及人才梯队、科室整体发展及对医院贡献、核心竞争力等现场考核相结合,综合评分。在团队建设上坚持“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理念,提倡用团队力量带动科室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以团队力量鼓励技术创新和项目的开展。同时,加大表彰力度,使医务人员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大涨,带动了科室整体管理水平。
第三步,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纳入医护人员的综合考核,把考核作为医护人员聘升、岗位竞争和分配的重要依据,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公正公平的原则。由于措施得力,操作性强,在全院掀起了优胜劣汰,兴起了岗位练兵、提升技术实力的高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职工收入也逐年提高,2012年职工人数1725人,每人员支出8.71万元,较2007年职工人数1176人,每人员支出3.27万元,同比增长166%。
求贤若渴
栽下梧桐引凤来
王国荣的求贤若渴是出了名的,只要有真才实学,他就大力扶持,放手给他们创造条件,他坚持用环境造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养人。在人才上积极规划学科发展计划,做到有步骤、有目的地招贤纳士,引进学科带头人、紧缺专业人才和优秀毕业生。一是制定人才引进的标准和优惠政策,在住房、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薪酬、户籍迁移等方面做到限制最少、政策最优,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环境;二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全国招聘、参加知名院校招聘会等引进所需人才;三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式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常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顶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搞好各类人才的在职培训,鼓励技术人才开展学术科研;四是合理安置,注重人才梯队建设,让优秀人才挑重担、顶大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保证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
王国荣院长求贤若渴的真诚,还表现在他的爱才惜才。对著名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他总是愿为人才“三顾茅庐”,绝不放弃。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下,多名省外拔尖人才纷纷而来。如曾师从我国放疗界泰斗——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的吕文天博士后,海外归国心胸外科博士后——袁师敏、“游离皮瓣”烧伤整形专家廖立新博士和超声专业里的女强人严松莉等。2007年全院研究生仅28名,博士人数为零,2013全院研究生176名(含博士及博士后6名), 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引进的力度可谓是前所未有,难怪大家说王院长是栽下了梧桐树,才引得凤凰来。
作为医院外科学科带头人,他长期奋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第一线,积极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不但如此,王国荣还十分注重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亲自带队赴国内著名医院考察学习,建立合作关系,神经外科院士工作站也在如火如荼的筹建中。他还积极捕捉外科医学研究前沿,尤其是近几年来,他在研究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方面作了大量前瞻性工作,深入宁德、莆田等地区10多个区县乡镇进行骨密度流行病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撰写学术论文。2011年12月获得中国老年学学会课题研究创新奖,2012年4月荣获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3年4月荣获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创新奖,为推动该省老年学骨质疏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了人才,有了技术,就必须配置先进的设备。王国荣从医院实际出发,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带头跑资金、跑项目,积极申购、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为科室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2007年至2012年,设备总资产达3亿多元。完成了科学诊断和治疗的设备武装。
一系列的发展,让群众看到了希望,一时间病人云集,2012年累计门诊人数77万多人次,为2007年的1.8倍;收治入院病人数5.6万多人次,为2007年的3倍;门诊人次数及住院病人数屡创新高。
优质服务
营造浓郁人文关怀
王国荣一直提倡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超越。虽然医院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仅有硬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才能无坚不摧。
他以“三好一满意”为契机,以三甲复评为推手,带领全院职工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整体水平,提升职工满意度;整顿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满意度入手,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积极改善医院各项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通过优化门急诊流程,推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一站式服务;在实行无假日门诊基础上,推行午间门诊不休,方便异地就诊患者;积极推进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强化医患沟通,化解矛盾纠纷;在B超、门诊药房开通排队叫号系统,配置取药刷卡及检验结果自助取单系统,在高峰期增开收费、检验等服务窗口,尽可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在各楼层设置24小时热水供应机;全面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医院共收到锦旗、镜匾、表扬信等500余件。塑造了莆田市第一医院服务品牌。
在深入钻研医学科技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卫生公益事业。推动医院同基层医疗机构达成帮扶协作,建立对口支援医院,给予资金、设备、人员、技术辅助,免费接收对口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来院进修学习。组织医疗队伍到贫困及偏远山区下乡义诊、送医送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健康咨询;减免贫困患者及无主病人医疗费用……正是他的善举和博爱,无形中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而他所倡导的“树人文医院 创品牌名院”的医院文化,也在慢慢沉淀,逐渐升华。
对于医院发展前景,王国荣提炼出医院发展新篇章的五要素:“加快夯实硬件、强化优质服务、提高科研技术、送医送药上门、保障人民健康”,这也是他的办院理念。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度攀升,医院员工比从前累多了,但看到医院像加足了马力的火车一样快速向前,心里却很高兴。王国荣说:“有全院职工的智慧与热情作坚强后盾,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在事业面前,他敢于负责,求真务实;在苦乐面前,他以苦为荣,无私奉献;在金钱面前,他两袖清风,廉洁自律。行之苟有恒,久久有芬芳,王国荣就这样践行着一个党员、一个院长的职责,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春风物语暖人心,落地有声亦有情”,这就是全体员工对他的评价。
“成功没有捷径,惟有脚踏实地的实干和勤奋”,王国荣用拼命三郎的精神谱写了莆田市第一医院快速发展的宏伟篇章。“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莆田市第一医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