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1-24 19:23:20 热度:933
●本报记者 宁艳阳
李周洋摄
瓜果蔬菜怎么保存,下地干活要注意什么,摔伤了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农村居民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那么,有多少村民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呢?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7.13%,即每100个农村居民中,只有7.13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
专家提示,乡村医生是帮助农村居民提升健康素养的主力军,村医应加强健康生活知识和理念的传播,让更多的村民拥有健康素养。
健康知识多
健康行为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需求的增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监测显示,2012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提高了2.32个百分点。
然而,健康素养水平高,并不一定代表日常生活就健康。监测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18.9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11.22%),与2008年比较有所提高;但基本技能素养水平(12.29%)比2008年略有下降。这说明,虽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其掌握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程度要好于建立健康行为的程度,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成为健康行为。
据了解,健康素养可分为六类健康问题,其中包括安全与急救素养、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监测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素养还偏低。基本医疗素养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居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行为。而在农村地区,乙肝、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形势还很严峻,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迫在眉睫。
三因素拉低
健康素养水平
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得到普及,这些体现在一组数字上:2012年,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79%,比2008年(9.94%)提高了1.8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18.61%;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13%,比2008年(3.43%)提高了3.7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107.87%。
可见,虽然村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还很低,但提高幅度远大于城市居民,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研究员李英华介绍,之所以出现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文化程度有差异。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农村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显著高于城市,文化水平的差别必然会引起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第二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鉴于我国现阶段发展程度和基本国情,城市拥有的卫生资源要远远多于农村。
第三是卫生资源利用意识不一。在健康知识获取和运用的意识上,农村居民不如城市居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项目,是面向城乡居民免费宣传知识和技能。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较少利用这些服务,这是造成村民健康素养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