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生物医药领域并购活跃度大幅上升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11-13 23:44:50 热度:753

□ 尚  征

  日前,ChinaBio公司总裁兼创始人GregB.Scott在国际生物创新论坛上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2013年上半年企业合作金额已超越2012年全年总额,2008年至今平均并购金额和并购总额持续增长。不出意外的话,2013年并购总金额将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高。
  GregB.Scott指出,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VC(风险投资)投资总额增长了72%,平均投资总额增长了64%。而在2013年上半年,由于中国企业寻求西方先进技术,跨国合作数量远多于国内企业合作,合作的治疗领域前三位分别是肿瘤、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领域合作有逐年下降趋势。
  全球著名医疗咨询机构IMS曾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由此,中国生物医药也成为众多资金的掘金地。
  此前,在2013中国生物医疗投融资峰会上,众多资深PE(私募基金)界人士也各抒己见,深入分析了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并购情况。
  医药行业并购呈现三大特点
  医药行业的并购热仍在持续。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VC/PE相关并购在活跃度和金额方面均大幅上升,共发生VC/PE相关并购交易163起,同比大涨79.1%。其中,生物医药行业以22起案例、占比13.5%的成绩在活跃度上排名首位。
  在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张凌看来,A股市场IPO停滞,海外市场相对冷清,使得国内并购市场出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局面。
  张凌表示,国内药企并购呈现3个较为明显的特点:首先,在生物医疗领域,跨境并购实际上比境内并购要多。如美敦力并购康辉、史赛克收购创生都是外国公司收购中国公司的案例;而如国药集团收购盈天医药、微创医疗收购美国Wright医疗髋膝关节业务,则属于国内药企境外并购的例子。
  其次,PE/VC在医药行业的跨境并购中,往往都是带控股权的收购,有时甚至全盘收购,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比较少见的。
  “相应带来第三个特点,就是收购的溢价率上升。”对于PE/VC来说,并购是行业发展和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控股权并购。近期美敦力8.16亿美元并购康辉、史赛克59亿港元收购创生,价格都超出市场预期,市盈率高达40倍。
  医疗器械成PE竞逐最佳标的
  有材料显示,在生物医药众多细分行业中,医疗器械行业仍将延续前期的并购热潮,成为各路资金争相竞逐的最佳标的。“相比生物制药,目前对医疗器械的投资、并购案例较多,主要在于其审批周期短,千百万元即可启动,短期内即实现可观的回报率。”三江资本的创始人杨翠华表示。
  根据《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将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在这一明确的市场信号释放后,自2012年开始医疗器械便受到私募和创投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的14%,与全球42%的水平相去甚远,这也让投资界看到了这一领域巨大的挖掘空间。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陈鹏辉认为,在IPO未开闸之际,医疗器械并购市场的活跃度也让更多投资者看到了机遇。
  从目前PE基金对医药细分领域的投资情况看,PE持不爱“吃药”猛练“器械”的态度。软银中国投资合伙人宓海称,目前制药行业高科技人才相对较少,高端化学仿制药、儿童用药领域的机会相对较大。但是,制药类企业前期投入大,产品审批周期长,对技术、人才的高要求则为其设置了无形的高门槛。
  对此,江苏高投的凌明圣也认为,对小分子化学药的投资不仅要慎重,更要承担成功概率低的风险。因此,公司更看好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对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制药关注度不高。百奥维达合伙人李毅更明确指出:“未来10~20年,微创型、创新型等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该领域投资的成功概率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已经达到156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保健意识的显著提升,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速将高于药品行业。发达国家器械与制药的产值比约为1∶1,而我国器械收入仅占药品市场规模的10%,市场扩容正在进行中。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537亿美元。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