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19 13:10:06 热度:550
●本报记者 林世才 张清涌 通讯员 林 盛
胡厝村卫生所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小有名气,不仅因为它是周边几个村里唯一一家新农合报销定点卫生所,更主要是所里的3位村医30年如一日“组团”行医,积攒下良好口碑。“这里的医生,不仅态度好,还平易近人,周边溪坪、山兜、岭头等几个村的病人,都会来这里看病。”说起村卫生所,胡厝村的几位老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当时公路还没通,每次到县城医药公司买药后,我们就顺路搭运木头的车到山脚下,然后自己把药挑上山。”说起当年买药的艰苦,今年64岁、当村医已有45个年头的卓祖显仍记忆犹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胡厝村卫生所的卓祖显、胡敬源和陈爱玉3名村医就一同行走在村落里。胡厝村地处大山深处,远离县城,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如今虽然交通便利了,但村民们有个小病小痛的,首先想到的还是这个家门口的卫生所。
今年60岁的胡敬源是1983年进入村卫生所的。2010年8月,胡厝村卫生所被第一批确定为新农合即时报销定点单位,胡敬源便主动承担起了学习、使用电脑的任务。他详细了解新农合的各项政策制度,耐心细致地向村民宣传解释。因为收入低、压力大,不少朋友劝他改行或是进城,但他仍选择留在村卫生所。“现在我们周边几个村里剩下的居民大都是老人和小孩。有我们在,老人和小孩看病方便多了。”胡敬源说。
作为村卫生所里唯一的女性,56岁的陈爱玉早年专门负责胡厝村及邻近村的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大多数产妇都在家生产,同样为人母的陈爱玉经常要带着孩子出诊。陈爱玉说:“当时需要接生的人很多,有一阵子我是前面挺着大肚子、后面背着孩子出诊,晚上下着雪,路又陡,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但我知道女人生孩子很苦,所以一叫我就去了。”如今,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的她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接过卫生所里配药、打针、输液的活儿,尽力为两位搭档分担工作。
说起3人的合作,陈爱玉回忆起了几年前共同经历过的一次药物过敏意外。“患者做了皮试,他皮肤很黑,看皮试没有肿,可后来一打针就晕过去了。还好那时我们3人都在,有的做针灸,有的倒开水,有的打针。如果当时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经历了这样的意外,3个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3位村医默契配合,对行动不便村民的出诊要求尽量满足,谁走得开就谁去。在其他地方,很多曾经合作的村医选择解体单干时,他们依然选择了合作与坚守。胡敬源说:“几十年了,我们之间相互配合得非常好。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互相体谅。”
傍晚,3位村医轮流回家吃晚饭,先后回到村卫生所一起值夜班。村里的一户人家打来求助电话,又一个忙碌的夜晚开始了……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