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14 22:29:16 热度:1064
——记“上海领军人才”获得者、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院长王强
文/伟 平
个人简介 王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通外科主任12年,现为上海闸北区中心医院暨上海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大外科主任;解放军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闸北区医学会副理事长和闸北区十三届政协委员。获上海领军人才、解放军院校育才奖、上海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等称号。
图为王强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管理者、优秀代教老师和优秀学员等获奖者合影。
军地共建 发挥区域协同作用
2011年,经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选派、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管理委员会聘任,王强教授出任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暨上海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院长。作为一名军人,他满怀对地方医院和闸北病人的深厚情感,全心投入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中,甘当军队与地方医院合作共建的使者;作为一名上海领军人才、著名普通外科教授,他注重医院学科基础建设,不断凝练学科特点,积极提升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推进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的胃肠外科、妇产科和肾脏内科于2012年入选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入选新一轮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在他的精心谋划和推动下,两院之间形成了10个军地共建学科,使闸北区病人直接享受到上海著名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服务,医院的学科和人才建设走上了新台阶。
他着力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全院参加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质量控制督察的37个专业中,医院2012年下半年质控平均督察成绩达到了95.4分,创造了近年来的最高,走在了上海市同级医院的前列。他积极改造医护流程、布局、设施,不断提高学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了医院核心技术服务量和危重病诊治能力。据统计,2012年医院医疗发生额同比增长13.6%, 其中门诊工作量同比增幅达20%以上的科室有13个,出院病人数同比增幅达10%以上的科室有12个,医技服务量同比增幅大于10%以上的科室有4个,全院全年手术量较前年同期增加52.6%。
在新一轮医改中,他努力创新、锐意进取, 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深化军地融合式发展。他充分借鉴军队医院管理和医疗、教育、科研的宝贵经验,全面加强闸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他积极提升区域中心医院的协同和辐射服务功能,以《科学管理,释放科教优势》为题亲自为区内23家医疗单位的科教专职管理干部进行系列培训,并上门为闸北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系列授课,传授新理念、新进展,提高闸北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的综合能力。他带领闸北区中心医院常年对闸北区临汾等九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支援,培养全区家庭医生骨干队伍。2012年培养的闸北区家庭医生团队获得上海市家庭医生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改造升级后,他积极服务本院和服务闸北区八个医疗机构(一所、两院、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了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作用和辐射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 科学兴院
王强教授清楚地知道学科建设内涵十分广泛,包括人才、技术、设备、服务和营销五要素,这五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人才则是核心。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干部政策的影响,干部往往是能上不能下,这成为医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医院高度重视中层干部和骨干的培养、选拔,实行了中层干部全岗位公开聘任。医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积极腾出职位给想做事、有作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医院按照“德、勤、能、绩”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公开竞聘岗位、条件、程序,向全社会公开招贤纳才,从科室人员、中层干部、职工代表、科主任和院领导五个方面人员进行广泛民主测评,专家组从每个参评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创新能力、聘期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逐一打分,并提出综合评价,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最终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专科人才的培养,他不遗余力,以人才树品牌。他通过迎接上海市医院等级复评审等活动,在全院医疗、护理队伍的培训上狠下工夫,强化全员“三基”培训,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和掌握本专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并要求职工个人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医院除了组织长征医院主任、专家定期进行查房带教外,他亲自临床带教、教书育人,总是细致耐心地传授临床技能,从如何采集病史、体检、阅片、解读化验,到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方案、手术技巧、国内外规范和进展等,让大家始终受到规范、系统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规范化的医护服务能力。在他的引领下,医院近年来获得了4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所承担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也取得了好成绩,多次得到了上海市卫计委的表彰。
他一直坚持外科医师的培养必须临床和科研并重,决不能做仅能做几个手术的“开刀匠”。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和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科研解答临床实际问题。王强亲自给全院人员授课讲解,打破思想禁锢,培育务实创新作风,实现了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闸北区中心医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卫计委科研项目、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上海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SCI论文发表、专利、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教育、上海市和闸北区两级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才建设发展速度也在上海市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得到了市、区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医院先后获得国家、上海市重大荣誉十余项,包括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医生提名、上海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学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管理者、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计划、上海市杏林新星等荣誉称号,这些无一不凝聚着王强教授的耕耘、引领和启迪。
多措并举 细节服务
“金杯、银杯,不如病人口碑”,医院把病人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金标准”,积极开展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主动征求患者、家属和社会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积极推出细节服务,麻醉师和护士在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语言和肢体安抚;辅诊科室为需空腹检查的患者提前1小时开诊或增设服务窗口,实施分段预约服务;为磁共振检查患者佩戴音乐耳机,帮助患者降低噪音干扰、放松心情;影像科、物诊科在检查床铺设垫板,方便病人免脱鞋检查;为住院病人提供电吹风,方便患者浴后湿发吹干;护士为输液患者餐前洗手,卫生就餐;设立生命网、肾友会、肿瘤患者之家,守护患者健康,搭建医患之桥。通过人性化医疗服务,病人满意了,社会满意了,医院的公信力、诚信度越来越高,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医院还通过“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等活动,积极推行首问首诊负责制,实行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招募、培养了一批社会志愿者为患者提供读书读报、康复鼓励、陪诊送检、导诊、维持秩序等服务。门诊增设了收费窗口和计算机自动化收费及查询系统,实行了周六和周日门诊,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设立了院长接待日制度,医院还开展了“放心医生、放心护士”及“季度优秀护士”、“星级护士”评选活动,开设了“病区健康小屋”宣教活动,由各病区护士长为住院患者讲授健康知识。
和谐发展 创建精神文明
2013年4月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召开的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大会上,闸北区中心医院再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已经是医院连续十届获此殊荣,也是闸北区唯一的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医院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了“仁爱、奉献、团结、创新”的八字院训,以病人为中心,以创先取优为先导,以提高全院职工整体素质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院大力营造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净化、优化、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使全院职工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2012年4月23日,69岁的王南良从常州来上海参加老同学聚会,在换乘地铁时突然浑身冒冷汗,心慌气急,并发生抽搐、晕厥,在地铁车站工作人员和警察的帮助下由救护车紧急送往闸北区中心医院急救。病人到医院后血压只有80/60mmHg,呼吸困难、全身湿冷、神志模糊,心跳也一度停止。在没有直系亲属在场、未交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医护团队开通绿色通道、冒着风险为一位外地来沪突发心梗的老人进行手术,最终手术获得成功。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笔批示“请向闸北区中心医院及有关同志表示敬意”,高度肯定了医院医护工作者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医护团队的先进事迹获得了社会舆论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并被多家媒体在头版头条上进行大幅报道宣传。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22
2025-05-20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08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