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警惕感冒药组合成“毒品”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08 15:38:42 热度:2908

梅松政

  近日,笔者遇到一位50岁男子,服用多种感冒药3年余,表现有明显毒品反应。
  这位患者每天要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300毫克,阿司匹林300毫克,咖啡因50毫克的阿咖酚散(俗称“头痛粉”)4包;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咖啡因15毫克等的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俗称“感冒冲剂”)3包和复方氨酚那敏胶囊(俗称“感冒胶囊”)3粒。据患者讲,他以前没有吃那么多剂量,由于“疗效”不明显故加大了剂量,这个量已经服用了半年,现在一颗也不能减少,否则就会出现疲惫无力、心慌等症状。这位患者每天至少得服用咖啡因290毫克,并且出现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反应。这是非常严重的滥用非处方药导致的后果。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对药品的认识相对落后,经常出现自行购买非处方药擅自加大剂量服用的现象。一些百姓认为过去商品名为“头痛粉”、“感冒胶囊”、“感冒冲剂”属于三种药,一旦感冒了就会三样同用。殊不知这三种药的成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都是相同的,唯有外观不同而已,是典型的重复用药。
  笔者认为,要让这些药品不再成为“毒品”,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加大药品知识的普及。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把普及健康知识宣传作为常规工作来开展,有条件的最好借助网络、广播、短信等向村民普及药品知识和健康常识。
  规范药品销售。最好所有的药品销售都有记录,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定期以乡镇为单位督查,发现有大量且重复购买含有精神类、激素类、抗生素类等药品的现象,要及时给予干预。
  长期统计药品经销商在该县的药品销售情况。摸清辖区内老百姓容易购买的药品,发现有销量过大的含有精神类等药品,及时给予必要的干预,从源头上控制。
  制定惩治政策,让药店能体会到“违规销售所得无法填满惩罚漏洞”的监管制度。让所有药品终端销售者真正能为老百姓的健康着想。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