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针刀疗法改善膝骨性关节炎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9-18 12:07:25 热度:922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 别传军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结构发生广泛退行性改变的一种中老年常见病,临床上以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关节畸变为特征。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关节腔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理疗等,虽短期内能缓解症状,但由于造成该病的病因未消除,反而使患者盲目增加活动量,加剧了对软骨的损害。笔者采用针刀疗法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效果。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的内因是营卫不调,风寒湿邪侵袭,骨、筋、脉、肌、皮受时气之伤而为痹,流注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上外伤、长期劳损及风寒侵袭,凝滞血脉,痰浊瘀阻关节所致。
  针刀疗法 采用4号汉章针刀(经高压消毒),嘱患者仰卧屈膝,膝下垫枕。在髌上、髌尖下、髌骨两侧点、内外侧副韧带、股骨内外髁点等处取有压痛的地方定点,常规消毒铺巾,在定点处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然后按针刀四步进针法持针刀刺入皮肤,对皮下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行纵向剥离、横向松解等手法治疗,术后创口以无菌敷贴覆盖3天。每次选点2~4个,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根源在于生物力线改变,以胫股关节携带角改变和髌股关节轨迹运行异常最常见。小针刀是中医传统的针刺疗法与现代手术相结合的医疗技术,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此疗法可以使膝周的肌腱韧带及脂肪垫的粘连挛缩得到松解剥离,减轻软组织内张力,恢复力的平衡,消除神经末梢牵拉与卡压,减轻粘连挛缩软组织处的无菌性炎症对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改善局部微循环而起到消炎、镇痛、消肿的功效;再通过手法纠正组织位置关系,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
  注射方法 取玻璃酸钠2.5ml:25mg,按常规消毒,采用髌股关节下外侧凹陷处进针,取膝关节屈曲位,上内方向穿刺进入膝关节腔,回抽无血或抽尽关节积液后,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后拔针,针眼用无菌敷贴覆盖24小时。注射完毕后,握住患者小腿屈伸膝关节3~5次,使药液充分散开。每周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不但可以直接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的含量,恢复滑液正常的生理功能,抑制软骨进一步发生退行性改变,而且还可以刺激滑膜细胞加速玻璃酸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使滑液中玻璃酸钠增加,达到保护、维持软骨基质完整,促进软骨修复等功能;玻璃酸也可与已释放于滑液中的糖蛋白结合,阻止该物质参与炎症过程,同时有抑制白细胞的移动性和趋化性作用,可减轻滑膜的通透性,减少关节内渗液;玻璃酸钠覆盖和保护痛觉感受器,并与某些痛觉递质结合,从而缓解疼痛,还可明显减少缓激肽、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具有长期止痛效果。
  膝关节周围痛点小针刀治疗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应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既能调节膝关节力学平衡、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供应,还能抑制关节炎症反应,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从内外两方面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减轻膝关节内外的病理改变,从根本上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胡文颖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