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9-10 00:38:52 热度:905
新华社记者 闻有成
古代名医黄帝、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医药学家,“望、闻、问、切”,中草药悬壶济世,绵延千年实践形成的中医药国粹文化,被称为祖国之瑰宝,绽放成世界医学宝库的一朵奇葩。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站在历史与社会繁荣的当代世界的交汇点,郑州市中医院几代人55个春秋,55年崭火相传中医事业,迈出了新时代创新的步伐,发扬光大了中国国粹。国医苑里的院士中医远程诊疗平台、YY语音、掌上医院,中原帖式飞针传承、人体脊柱保健操演绎、三级大拜师画面,都令人眼睛一亮。
九月的中原,秋高气爽,蔚蓝色的天空祥云飘荡。沐浴着金色,记者来到全国示范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采访,该院建院55年,全院职工呕心沥血、勇于创新,书写了一个个不同以往的中国中医故事,不同以往的郑州中医故事……
生态医疗医治
人体生态环境
2013年5月18日,第四届国际“五运六气”论坛在郑州开幕。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题为《生态医疗,储蓄健康》的演讲,将中国中医文化和医疗概念推向新标杆。会场响起一阵阵掌声。
“当下人们非常关注生活环境的生态,比如关注呼吸的空气、饮用水等。有一个领域却往往被忽视,那就是自己身体内环境的生态。”刘宝琴对记者说。
作为一个中医院院长,刘宝琴说,以生态平衡的理念来看待生命,使医疗与养生进入生命科学的智慧思维之中。生态医疗的核心与传统中医思想不谋而合。
对卫生行业而言,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重要的是生态医疗。中医在生态治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郑州市中医院借助中医资源优势,构建生态医疗体系,帮助人体重建内环境的生态平衡,消除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
独具中医生态特色优势的中原帖氏飞针技术、药酒火功疗法、国术点穴等传统技术继承创新,展示了中医生态医疗的神奇疗效。医院形成的脑病、心病、儿科等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一批重点专科,日益聚集成郑州市中医院生态医疗的优势品牌。医院中医生态诊疗技术项目已有60多项,脑梗死、眩晕等45个病种被纳入中医生态治疗优势病种。
一位50多岁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只要一感冒,肢体病情就加重,无法洗脸、穿衣,有时甚至还出现失明症状。病区主任、中医学博士周晓卿用的中草药方剂,协调作用于机体,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让机体平衡有序。不到20天的治疗,患者没有想到自己竟能站起来了。
初夏时节,美国代表团踏进了郑州市中医院。OK!OK!大家赞不绝口。一位来郑州市中医院的韩国医学教授说,中医诊病所讲求的“望、闻、问、切”,疗效神奇!这位“洋医师”希望能利用中医生态疗法应对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尤其是治疗慢性病。愿对郑州市中医院传统中医走向世界提供帮助。
师傅带徒弟
登上大数据舞台
“多年来,中医界师傅带徒弟,多靠一对一的培养传授模式,造成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著名中医邓铁涛曾这样感慨。
郑州市中医院新班子决心摆脱这一老套路,借助信息化社会大数据舞台,快速高效培育大批现代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中医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先后主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和国家“七五”至“十五”攻关课题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他也是第一批用现代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中医。
郑州市中医院上门与王永炎院士攀亲,很快医院建立了河南省唯一的王永炎中医院士工作站,组建名医传承工作室,实施中医远程会诊、大数据资料传输,并将以院士工作站为基础,带动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心病科以及省、市级重点专科的发展,同时辐射全省、市、县、区中医院,实现资源共享。
郑州市中医院又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联姻,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结成学术共建单位,通过他们深度开展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形成国家级学术前沿的医疗科技信息共享,使医院的学科带头人足不出户,也能掌握学科前沿技术。
郑州市中医院以此为依托,在国内率先开创了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专病协作组”、中医专家与社区医生结成“师带徒”关系等长效平台,用现代教育方法培养一大批基层中医名医。
目前,农村及社区学员和郑州市中医院专家已结成105对师徒,首批包括了由医院牵头的3个专病协作组共有34家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
“慢朗中”勇敢创新
吹响急行军号角
说起“中医”,人们眼前浮现的似乎都是“诊脉”、“开方”、“调理”等“慢功夫”。多少年来中医治疗危重病人一直被不少人误认为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在郑州市中医院病房三楼重症监护室(ICU),一位肝衰竭“三无病人”,此刻正在接受紧急救治。病人为重症肝硬化患者导致的肝性脑病引发昏迷,并伴有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需要血液静化。
在ICU病房,医生采用西医的方法保肝、降酶、退黄,同时结合中医方法打出“组合拳”,点滴麦参针补气养阴,内服人参、白术等熬制的汤药补气醒脑,中脘、关元等穴位贴敷中药硬膏热贴敷补气醒脑,在足三里穴位用针灸手法注射药物穴位封闭健脾等,病人生命体征很快恢复正常。
这是医院实施中医创新工程的一个镜头。
一切为方便病患者就诊创新机制。郑州市中医院上下联动,着力构建科室协调、部门分工合作的救护、诊治、康复体系。急诊科、120的快速出诊,心病科、ICU、脑病科的高质量专科抢救,功能科、检验科的及时准确诊断,放射科、导管室的密切配合等一体化高效诊疗服务流程,科室协调一致机制,为挽救病人的争分夺秒,开起了一条条绿色生命通道。
这样的创新实践还有许多。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外科手术时,病人在术前积极使用中药,调整其顺应性,纠正合并症,显著改善了病人的术前状况,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在术后应用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刀口愈合,防止并发症。在心病科介入治疗后,为防止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配合采用中药活血化瘀的方剂预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记者在郑州市中医院采访,深深感受到医院的创新热潮,催人奋起。全国独创的中原帖氏飞针,以其神奇疗效让许多患者叹为观止——这得益于该院对针灸这一传统技术的创新发展。郑州市中医院的针灸手法,因快速、无痛、得气明显、疗效显著而独树一帜,具有稳、准、快的特点,形成了广泛的中原帖氏飞针流派,被国内外患者誉为“飞针”。
中医创新工程,让郑州市中医院的医生从“跟随者”跃升为“领跑者”,获得了河南省“创新医院”称号。院长刘宝琴荣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殊荣。
医院、医生
不能一味追求GDP
“记住,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刘宝琴说。
在郑州市中医院就诊,你会发现,医生在给患者把脉开具药方后,会自然而然告诉你食养的方子,最后再教授你如何健康生活。
刘宝琴对记者说,当医生不仅要有三样工具:语言、药物、手术刀。而且在就诊时还要会“医养、食养、心养”行医模式。医生要为病人着想,医院不能一味追求GDP。
记者同一位护士交谈,她正在参加由郑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讲授的《心理咨询师》课程培训,“医患关系紧张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医务人员缺乏对患者的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要学会用心理学打破竖立在医患之间的冷冰冰的壁垒,有效化解医患矛盾。”
“中医药在农村社区的简、便、验、廉的优势不可替代,发展中医药,关键在基层。为使中医医疗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本着‘发展中医、服务同质、资源共享、便民惠民’原则,我们建立了郑州市中医县、乡村、社区医疗区域联合体。”刘宝琴介绍说。
在郑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记者目睹到,以中药佛手、细心、檀香等中药材命名的中医体质辨识部、营养药膳咨询部系列8部一字排开,环境优雅,浓郁的中医生态文化氛围中,形成了“一条主线,八驾马车,一个整体,”以“治未病”为核心,突出了亚健康干预的方阵。
“治未病不仅为人们减轻医疗卫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个人、家庭、社会负担。”科主任张宏介绍,随着医院“治未病”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对象拓展到亚健康和健康人群,中医药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医院推拿科康献勇以自创的“康氏脊柱保健操”现场传授,老人们乐呵呵地跟着学了起来。“防病胜于治病,未病先防。”康献勇边示范边详细讲解。秉承中医传统练功疗法精神、结合软组织病的病因病理、选择部分推拿点穴、整脊手法,汇成体操节拍形式演练。缓解了脊柱压迫的症状,起到了良好的保健作用。
2012年10月20日,郑州养老公寓的200多名老人收到了一份“健康大礼”——郑州市中医院的专家们现场为老人们提供针灸、火罐、火功等丰富的中医生态诊疗项目。
“郑州市中医院的专家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养生操,更是一种健康的理念,很为老百姓着想。”68岁的王金花赞叹。
郑州市中医院还在全国首创了医养结合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同时,该院还是郑州市首家中医体验活动的医院:在不同的节日、健康日推出体验活动,如“六一儿童节”推出儿科、营养科体验,“三八妇女节”推出中医埋线瘦身体验等,激发了群众对中医的兴趣,增长了群众对中医知识的了解。
执著传承创新中医、服务百姓健康。郑州市中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称号。被评为最受河南人民喜爱的“十佳医院”、“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获得了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等100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