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足迹踏遍草原的蒙医

来源:保健时报 时间:2013-08-25 17:26:46 热度:2182

——记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王布和

文/张善玉

   2013年元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2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上,王布和成为全国10名“最美乡村医生”的获奖者之一。
    拜师学习蒙医蒙药
    王布和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偏僻嘎查(村),幼时家庭十分贫困,八岁时父亲去世,没钱安葬,他同母亲用一辆破牛车将父亲遗体拉到山上,在荒草中挖了个坑,就算让父亲入土为安了。
    家中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母亲身体不好,只有王布和一个男孩,他就替代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从此,王布和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同大人一样到地里干农活。由于他不懂就学,从不偷懒耍滑,深讨大家喜欢。村里为了照顾他,让他当羊倌,他把羊喂得个个膘肥体壮。
    一位德高望众的老蒙医相中了这个心地善良、办事实诚而又虚心好学的孩子,决定收他为徒。
    老蒙医像父亲一样照顾他,让王布和寸步不离身旁,从医术到做人处处言传身教,还将自己传统的蒙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布和。临终时,老蒙医反复叮嘱王布和,一定要把蒙医、蒙药传承下去,让它造福于草原人民,造福于全社会。
    王布和没有辜负师傅的殷切期望,毅然背起了药箱,提起了药袋,当起了草原的“赤脚医生”。
    王布和一边种地,一边牧羊,一边走村串户为当地农牧民看病。为了让患者们少花钱,他经常怀揣药典和药材图谱上山采药,回来把药材摊到院子里阴干,然后用石头碾子碾碎,放在罐子里随用随取。从此,来家里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
    传统的蒙医蒙药采取的是切脉、针灸和药浴等治疗方法,对肝、肾、肺、胃及风湿等病都有独到的治疗效果。经过王布和多年苦心钻研和探索,对其他疑难杂症,诸如精神分裂症乃至肿瘤类疾病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家乡人没钱也能看病
    最初,王布和给人看病是在自己家里边,后来,到家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把家里挤得水泄不通。
    1985年,镇里成立乡村卫生站,王布和担任了站长,上级批给卫生站一块用地。为了筹集资金,王布和东挪西借,终于凑齐了资金,盖了第一栋房子,后来逐渐盖了病房和用于药浴与取暖的锅炉房;一位曾被他救助的大学生、私企老板知道情况后,拿出一笔资金,赞助王布和盖起了药浴楼。
    尽管卫生站有200多张病床,可还是不够用,患者越来越多,好几个国家的患者也慕名来看病,有时多达几百人,甚至连临时增设的好几座蒙古包也都住得满满的。
    王布和所在的地区是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比较多。为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压力,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王布和规定:住院的患者每个床位每天只收5 元,伙食费一天3 元,药浴不收钱;并规定70岁以上老人及3岁以下儿童看病抓药全部免费。
    王布和还本着“有钱看病、没钱也看病”的原则,没有药品划价收费处,病人视自身的经济条件给多少算多少。有的患者家庭生活困难无钱看病,他就一分钱也不收。
    2003年,一位叫包七月的年轻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卧床不起五六年,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其母亲去世早,父亲为了给她治病把家里种地的车马都卖掉了。为了不拖累家庭,包七月几次求死未成。听说科右中旗王布和大夫能治这种病,乡亲们用担架把她抬到王布和的卫生站。经过一年多的口服蒙药,配合针灸和药浴,包七月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住院期间,王布和免了包七月的所有费用,还给她买衣服,给她零花钱,把她的哥哥介绍到北京打工。为了感谢王布和,包七月痊愈后,当了卫生站的志愿者。
    2003年3月,王布和外出办事,遇到了一名患精神分裂症的年轻病人,于是将他带到卫生站,用传统蒙医、蒙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使年轻人的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一段时间,病人身体慢慢恢复过来。
    小伙子告诉王布和,自己名叫刘传亮,家住河南省农村,结婚后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美满。然而,有一天,妻子突然跟人出走,自己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从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998年从家出走后,一直以乞讨为生,四处流浪。
    不久,刘传亮父母接到儿子从内蒙古打来的电话,千里迢迢地赶到卫生站,发现儿子和得病时判若两人,不禁老泪纵横。父子俩在王布和面前长跪不起。父亲对儿子说:“王大夫是你的再生父母,也是咱家的救命恩人,这是你在东北的一个新爸爸啊!”
    刘传亮重重地向王布和磕了三个头,连叫了三声爸爸,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河南某一媒体以《大义,蒙古爸爸使我重生》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扎鲁特旗村民额尔敦巴雅尔在某医院脊椎穿刺中误伤了运动神经,导致全身瘫痪,四处求医无果,家里债台高筑。在无望中找到了王布和,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症状完全消失。感激之下,拜王布和为师,也当起了蒙医,如今已成为王布和的得力助手。
    多年来,王布和精心培养了6名徒弟,其中一名徒弟已经获得了执医资格,王布和的蒙医、蒙药又有了后继之人。经过王布和治好的几位重病患者,也自愿地组成了一个草原医疗爱心团队。
    王布和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扬与评价。有的称他是妙手回春的“神医”,有的称他是蒙古族的“奥特奇布日罕”(蒙医始祖),有的称他是“转世华佗,草原上的“全职大夫”。一面面锦旗挂了满墙。
    王布和从医30多年,按说应该是富甲一方了,而他现在却背着三四十万元的外债。面对家庭清贫、工作劳累、事业艰辛,全家人没有抱怨和退避。王布和家有7口人,1个儿子、3个孙子、全家人跟着采药、碾药、配药,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大家夸他妻子是“贤内助”,卫生站的“半拉天”。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回到王布和身边,做了父亲的助手。
    真心回报家乡人民
    塔拉营子嘎查有座桥,是通往火车站和镇政府的必经之路。为了方便村民通行,王布和先后投资了30多万元,修了四次桥。当村民看到坚固的水泥大桥时,给这座桥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布和桥”。
    为了方便远来的患者,王布和还买了两台汽车,用于接站和救护,村民称它是村里的“120”。
    卫生站迁到塔拉营子嘎查后,王布和投入2万多元为全嘎查通上了电,结束了嘎查依靠油灯过日子的历史。
    1998年,他赞助学校3千元翻盖校舍。以后,每年都要花几千元组织全旗小学生度夏令营。
    嘎查有一名少一支胳膊的残疾人,老伴去世早,家里没有任何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十几年来,王布和除了无偿给他诊病送药外,每年还给他买种子、化肥、农药,而且给他盖了两间砖瓦新房,圈了院子,打了井,通了电。
    一名叫康慧的女孩,因为父亲遭遇车祸致瘫,母亲患糖尿病,生活困难辍学在家。王布和资助她到高中毕业。康慧不辜负好心人的期望,以58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电力学院。一名学生,父母双亡,上学困难,王布和每年资助他5000元。
    一名学生在他的资助下,在韩国读完了硕士,又到美国攻读博士。
    10多年来,王布和慷慨解囊,无私赞助贫困学生上学的款项达40多万元。
    二十多年来,王布和以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他两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7年被评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评选出首批68位基层蒙医,他是其中4 个村医之一,王布和蒙医术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王布和成为全国10 名“最美乡村医生”的获奖者之一。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