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欧阳恒:对病人好是医生的本分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23 12:05:57 热度:864

本报记者 颜秋雨 通讯员 刘艳芳 陶 艳

  尽管欧阳恒离不开呼吸机,但他还是戴着氧气罩为病人问诊,因为他不忍心让他的病人白跑一趟。

  不久前,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银白的发丝,紧咬的牙关,上着呼吸机,面带氧气罩的他,手中却牢牢抓着慕名而来患者的病历。这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老中医”的医生,就是国家级名中医、湖南省中医院教授欧阳恒。近日,欧阳恒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暨湖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之一。
  “接诊的每位病人,他都尽心竭力对待”
  拍摄照片的周女士说,她当时只想留张照片作纪念。周女士从2000年患病起就结识了欧阳恒,老人对病人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她大为感动。那天,周女士亲戚的孩子得了病,她带着孩子再次来到了欧阳恒的病房。
  当天,和周女士一样去找欧阳恒看病的,还有其他3位病人。尽管老人上午还咯了血,离不开呼吸机,但他还是戴着氧气罩为病人诊治。“他不忍心让病人白跑一趟。每次他都只是稍微休息、调适一下,就坐下来开始为病人把脉、写病历。”周女士说。
  其实这么多年来,在欧阳恒心中,病人永远都摆在首位。
  1992年,身怀六甲的文女士被送到医院。她患了严重的脓疱型银屑病,全身高烧灼热,被厚厚的脓疱、脓痂覆盖着。之前她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表示无法保住她腹中的小生命,而她却一心要生下孩子。最后,欧阳恒收下了她。要保胎,用药就会有诸多禁忌。欧阳恒经过深思熟虑,开好处方交给药房去煎。药房每天只送两次药,但要将病人的高烧褪去,必须不停地喝药。为此,欧阳恒在病房架起了电炉,亲自为病人熬药。
  住院3天来,文女士高烧一直不退。欧阳恒一刻不离地守在床边,每天熬药三四次。到第4天下午,烧终于退了。晚上7时多,欧阳恒刚进家门,又接到值班护士的电话,说病人又发起了高烧。顾不上吃晚饭,欧阳恒立即赶到医院。诊断、开处方、熬药……到次日凌晨病人退烧时,欧阳恒已整整两天没有合过眼。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文女士康复出院,并生下一名健康的女婴。
  有位30多岁的银屑病病人离异无人照顾,住院时全身布满脓疱,流出的脓水散发着阵阵腥臭。病人需用药水泡澡,护士们帮不上忙。欧阳恒当时已经50多岁,而且身为皮肤科主任,但他毫不犹豫,叫上学生一起将病人抱到澡盆,用瓢舀了药水,一遍遍慢慢地淋。帮病人洗完澡后,再用毛巾轻轻擦拭,然后涂药。病人除了感谢,就剩下眼里不停流下的泪水。此后只要有时间,欧阳恒就会过去看他,为他擦身、喂药。病人慢慢康复起来,与欧阳恒成了“忘年交”。每次病人提起此事,欧阳恒都会说:“对病人好,是医生的本分。”
  “老师身体不太好,经常出现呼吸不畅,活动多了就会感觉不舒服。但不论寒暑,他从未间断过出诊。他的诊室在3层,有时坐电梯的病人太多,他就慢慢爬楼去诊室。为不耽误患者就诊,他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到医院。接诊的每位病人,他都尽心竭力对待。遇上没能当天挂上号的外地病人,他一定会加号,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欧阳恒的学生刘翔说,老师对病人的好是50年如一日。
  为更好地服务病人,欧阳恒在60多岁时学了电脑,他抄的五笔口诀至今还压在玻璃板下。“老师还把口诀告诉我,督促我学。口诀不押韵,我还背不下来,可老师硬是背会了。这种精神让我自愧不如。”刘翔说。
  “病人真不容易,我们做医生的要体恤”
  1939年,欧阳恒出生于湖南安仁一个贫困家庭。他7岁时母亲病重离世,从此立誓学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当时他在亲戚接济下,才凑足20元学费,步入杏林之门。时至今日,尽管他已然成为全国中医皮肤科的领军人物,但“高傲”这类词从来没有出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上。病人都说欧阳恒低调谦和,时刻替病人着想。
  “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这话用在欧阳恒身上再合适不过。几十年致力于中医研究,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写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帮更多病人找到生命的希望。
  同事肖四旺说,平时有很多朋友托他找欧阳恒看病。“欧老生病以后,我就想回绝人家,不想再给他增加负担。”欧阳恒得知此事,对他说:“我只要在这世上一天,有病人找来了,就不能不看。病人真不容易,我们做医生的要体恤。”
  欧阳恒的学生、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向丽萍说:“2011年清明节前,欧老的病又犯了,病情很重。但是,一有病人来找他,他就给人看。我们都劝过,没用!”
  欧阳恒患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供氧不够,二氧化碳又排不出,已是严重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帮助呼吸。现在,他每天最多能坚持一小时不上呼吸机。老人抵抗力弱,容易并发感染,加重病情,影响到心脏,并引起其他系统病变,影响食欲和睡眠。此外,说话费力也会影响呼吸机通气的效果。欧阳恒前前后后治疗了4年,从去年10月住院直到现在。今年,他还出现过几次昏迷,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因名气太大,欧阳恒的病房里,来来往往除了探病的亲友,更多的是寻医的病人。这让家人头疼不已。他的儿子欧阳京安说:“我们心疼父亲,但看到那些病人确实可怜,内心也很矛盾。父亲的坚持,我们也理解,因为那是他的精神追求。”
  今年年初,郴州患者林女士找到欧阳恒的学生李小莎,希望帮忙引见。林女士患的是硬皮病,每天要吃十几种西药。在副作用影响下,她已全身乏力,肝肾功能受损,转氨酶超出正常范围好几倍。
  当时欧阳恒已连起身都成困难,李小莎想婉拒。但想起老师常说的“要体恤病人”,她便领着林女士来到了老人的病榻前。欧阳恒躺在病床上,呼吸机嗞嗞作响,还打着吊针。明白来意后,老人点了点头,然后挣扎着坐起来,听病人诉说病情,再把脉看舌。他的手在打针,不方便写字,于是他口述,学生记录。开好处方后,欧阳恒特地嘱咐:“你要有信心,这病一定能治好。”听到这话,林女士眼眶红了。
  “不为病人看病,才是真正的损失”
  “最美老中医”的事迹让人们感动的同时,也传递出社会的正能量。
  听说欧阳恒还在给人看病,老病人汤壮伦找到了医院。一进病房,她就握住欧阳恒的手,伏在他耳边大声说:“欧老,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尽快好起来。”欧阳恒用微弱的声音回应道:“谢谢,我非常感动。”汤壮伦有些激动,眼里闪烁着泪光。她说自己的命是欧阳恒捡回来的。很多跟她患同一种病的人,都先后离开了人世。
  汤壮伦回忆起他们长达8年的医患情。75岁那年,她的皮肤渐渐变硬,肤色蜡黄,就像穿上了一层盔甲,全身紧绷不适,四肢不能自如伸展,甚至喝水都吞咽不畅,被确诊为系统性硬皮病。此病西医首选激素治疗,长期服用会有很多副作用。经多方打听,汤壮伦找到了欧阳恒。就诊时,她全身皮肤80%以上变硬。欧阳恒迅速给她制订了治疗方案,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把激素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并结合气功治疗。此后每周,她都会找欧阳恒把脉开方。这样坚持了两年多,她硬化的皮肤逐渐恢复了正常。
  退休后,欧阳恒每周五看半天门诊,周六上午也一定在诊室。“欧老常对我说,他活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不为病人看病,才是真正的损失。”肖四旺说,“欧老在业内享有盛誉,在生活中也是个‘较真’的人。今年春节,他给我发来一条祝福信息。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又收到他发来的一条道歉短信。”原来,欧阳恒不小心将天之骄子的“骄”写错了。
  肖四旺说,欧老为中医事业奉献了青春和健康,他是医院的“宝”,更是病人的“宝”。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