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援外20年树“中国医生”品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8-22 11:30:46 热度:804

本报记者 贾树林

  8月1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该院院长冷向阳作为先进集体代表于8月16日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做好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同时,一直高度重视援外医疗工作,积极承担上级交付的各项援外任务。1993年,该院成为援外医疗的派出单位。20年来,累计向科威特援外医疗队派遣人员10批28人次,包括针灸、推拿、骨伤、外科、护理等专业,其中,医生14人次、护士14人次。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员用20年延续不断的坚持、汗水和泪水,始终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跨越万水千山,远离祖国与亲人,履职尽责,无私奉献,不辱使命,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受援国人民健康服务,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用大爱浇铸起友谊的桥梁,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树立起了“中国医生”的品牌形象。
  每批援外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与院领导的重视,各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支持密不可分。
  领导重视,精心选拔人才
  援外医疗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技术性很强的任务,也是我国对外医学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每次接到吉林省卫生厅组队援外任务,院领导第一时间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统一思想和部署,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加。医院严格把握选拔标准,按照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作风顽强、身体健康和英语扎实的要求遴选;在选拔程序上,按照个人申请,科室推荐,医院审核的组织程序进行,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选拔,院领导逐一面对面交流选拔。最终,一支支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年龄结构等搭配合理的医疗队组建成立。
  在组织医疗人员参与省卫生厅各项培训的同时,该院为援外医疗人员制定了《队员守则》、《队委会职责》、《安全细则》、《安全协议》、《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护士工作细则》、《病历书写要求》等规则和程序,邀请医院有援外经历的专家交流。医院还多次召开会议,讲解援外医疗的意义及工作任务,并要求队员遵守我国及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民俗,服从援外使馆的领导,团结一致开展工作。每次出发前,医院组织召开欢送会,希望医疗队员不辜负祖国和全院职工的重托,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援外任务,为祖国和医院赢得荣誉。
  健全机制,调动队员积极性
  一方面,医院落实好援外相关政策。除遵照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外,医院还特意为医疗队员解决好津贴待遇和职称晋升、提拔任用问题。在职称晋升时,英语免试,优先晋升等;在岗位任用时,优先聘用,第三批援科威特医疗队队员黄铁银现任医院副院长,刘洋、张颖新曾先后任针灸科主任;第五批队员王孝成现任骨伤科副主任;第六批队员李晶现任外二科护士长、孙舒现任经开医院脑病康复疗区护士长;第八九批队员曲艳玲现任门诊办公室护士长等,极大提高了援外医疗队员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医院做好医疗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医院密切关注医疗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解决医疗队员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医院尽可能争取为队员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人员经常上门走访,了解队员家中情况,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逢年过节,医院给每位队员发送慰问信息,院领导及工会人员登门看望队员们的家属,带去问候、关怀和送上慰问金,使家属也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中医疗法,传递两国人民友谊
  以援助科威特医疗队为例,该院医疗队员在当地主要从事针灸、火罐等传统中医诊疗和护理工作。经医院10批医疗队队员的辛勤努力,中医疗法在当地家喻户晓。在科威特,有一种疗法叫“海架母”,类似中医的拔罐方法,但他们需要事先把拔罐处用刀拉开,放血,然后在放血处拔罐。这种方法会在皮肤上留下永久的疤痕。队员们建议他们改用中医疗法,很多当地人欢迎,他们都喜欢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火罐疗法。
  该院援科医疗队还与当地政府官员和民间组织等建立长期联系和友好往来,并积极参加当地的学术会议、医疗器械展等,以此为平台做好宣传,扩大医疗队影响力。驻科威特中国媒体和当地的《科威特时报》等主流报纸曾多次报道医疗队在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援科医疗队得到科威特医疗界和百姓的肯定,成为中科两国友好交流的使者。科威特副首相兼司法大臣拉希德·阿卜杜·马哈萨尼·哈马德对医疗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亲自书写感谢信,称赞中国医疗队医生高超的医疗水平、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援科医疗队在为当地居民解除病痛的同时,也宣传了传统中医文化,加深了科威特人对中国的了解,成为传递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医疗队员们和当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互去家中做客,共度假日,在生活中互相关心,情同手足,谱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成为医疗队员们援外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记忆。2012年除夕夜,中国吉林省援助科威特第5批医疗队队员赵宏巨收到一条越洋短信,他的老朋友科威特人艾哈迈德·阿里给他发来春节问候。9年前,他与13名队员飞赴科威特,在科威特康复理疗医院一干就是9年,去年7月回国。医疗队还为中国大使馆、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赴科访问的中国官员提供医疗服务,深受好评。在各级领导及科威特卫生部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在10批医疗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院援科医疗队成为中国援外工作的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