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3-13 08:42:55 热度:1225
□本报记者 曹 政□
又见到马文芳代表。和去年一样,他正忙着从宾馆大门口将来访者领进来。
这些来访者,多是慕名而来的乡村医生和记者。马文芳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自己的主张,“我是担心将来没人接咱的班。现在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生的劳务技术又不能体现在工资上,农家供出去的大学生,看到这待遇都不愿回来。我们是医疗‘三级网’的网底,这个网底如果破了,11项公共卫生服务谁来干?当前的农村,暂时还离不开乡村医生。”
这个来自河南一个村卫生室的全国人大代表,4年来在不间断地反映乡村医生的养老和待遇问题。“为这个事,我去年调查了3个省、18个县、100个村庄、100个诊所、100名乡村医生。那阵子,一天最多接过300多个电话,一口气收了7000多封信。”马文芳说。
今年是这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马文芳说,这几年,眼见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看病保障在不断提高,“啥时候乡村医生能够有接班人,我就满足了”。
和马文芳一样执着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这位已连续当了17年全国人大代表的女性,有7年都在为同一个议题呼吁。2006年,她首次呼吁关注罕见病人。“罕见病人只占总人口数的1%。,医保的基本药物中没有专门治疗罕见病的药品,重大疾病保障范畴中也缺少对罕见病的安排。”此后,朱维芳在全国两会上年年都要提及这个议题。
“2006年第一次提,开始没有什么反响。2009年,我提的想法获得了关注。2010年,全国人大给了我答复,把该建议纳为议案。”朱维芳说,这只是第一步,她给自己定了个终极目标。“等到我们国家为此立法了,我的使命才算完成。”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