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18 22:15:07 热度:1122
●吴中云
在古新安郡地区(含安徽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屯溪以及江西婺源),历史上曾形成过一个卓有成就的医家群体。这一医家群体以及他们的医学成就,被后世的研究者命名为新安医学。
有影响的医家达600多名
据考证,自宋迄清,见于资料记载的新安医家达800余人。仅在医学史上有影响的医家就达600多人,其中,明代医家153人,清代医家452人。故新安医学有中医人才“硅谷”之誉。
明代医家江瓘(1503年~1565年),安徽歙县人。年轻时命运多舛,14岁时母亲去世了,为了谋生,他开始经商,因劳累过度而患了呕血证。后来发奋自学医术,终于成为名医。江瓘用了20年的时间撰著了《名医类案》一书,书中包括历代各家名医诊案,还收录了其家藏秘方。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医家类案著作,备受后世医家的推重。
明代医家汪机(1463年~1539年),安徽祁门县人。汪机少年时熟读经史,受挫于科场后随父学医。开始他只是偶尔为当地人诊病,因效果好,求医者愈来愈多。汪机潜心研究医理数十年,撰著了《石山医案》、《外科理例》等医著。《外科理例》是汪机的代表作,该书以“外科必本诸内,知乎内以求乎外”为指导思想,广辑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医家的疡科之论,结合个人实践体会,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清代医家程国彭,安徽歙县人,是著名的《医学心悟》一书的作者。程国彭认为:医学之道“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操术不可不工,处心不可不慈”,因而作《医学心悟》用以教诲其弟子。《医学心悟》在总述了四诊八纲八法之后,分述了内、外、妇产、五官等科的辨证论治。
新安医家为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嘉谟是明代安徽祁门县人,在73岁高龄时编撰《本草蒙筌》,历经七载,五易其稿,1565年成书时,作者已是80岁的老翁。《本草蒙筌》一书被李时珍称誉为“颇有发明,便于初学”的著作。明清间医家汪昂,安徽休宁县人,著有《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著作。其中,《本草备要》取材于《本草纲目》,而删繁就简,由博返约,便于阅读,是流传较广的一部本草学书籍。
新安医家在《伤寒论》研究中也颇有建树。明代医家方有执,安徽歙县人,著有《伤寒论条辨》8卷,是《伤寒论》学术研究中的“简错重订学派”的首倡者。此外,还有陆彦功、汪宗沂、汪春溥和王少峰等伤寒大家。王少峰以毕生精力完成了70万字巨著《伤寒从新》,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解。
儒医与儒商
新安医学绝大多数是典型的儒医,“以儒通医”者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或先儒后医、医而好儒,或儒而兼医、亦儒亦医。习医行事“一以儒理为权衡”。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贾咏即称方广为“新安儒医也”,这是首次出现“新安儒医”的记载。此外,还有人称徐春甫“以儒通医”,孙一奎“医出于儒”;吴崑“曾业儒,后投举子笔,专岐黄业”等。由儒而习医者占70%,另30%是继承家传的专科医生。
新安医学的形成与儒商文化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徽商是“右贾左儒”的儒商,他们内心有着难以释怀的文化情结。在经商成功之后,他们将财力投入到了精神文化的建设之中。在古新安郡6县之中,兴建了众多的书院、学社,巨富大贾们还购进了大量书籍。这些,都构成了新安医学得以兴起的文化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还诞生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简称“宅仁医会”或“仁医会”)。这个首开先河的创办者,是新安医家徐春圃。徐春圃(1520年~1596年),安徽祁门县人。徐家世代习儒,徐春圃则醉心于医学。他师从名医汪宦学医,又博览医籍,通晓内、妇、儿等科,医术高超,并以30年的心血编成100卷《古今医统大全》等书。
大约在1568年(明隆庆二年),由徐春圃发起和组织,在直隶顺天府(今北京)成立了一体堂宅仁医会,共有46人参加,其中多数是有名的医家。医会中有安徽祁门籍医家12人。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宗旨,是探讨钻研医学知识,讲求提高医德修养,使会员彼此之间“善相助、过相规、患难相济”。
延伸阅读
六位御医 由于医术精湛,新安医家中有不少人在太医院担任要职。清代医家吴谦,安徽歙县人,曾任太医院院判。在乾隆年间,受皇帝敕令,吴谦担任了《医宗金鉴》这一恢弘巨著的主修官。在明、清年间,安徽祁门县也出了徐春圃、王琠等6位御医。
近现代名家 近代医家汪莲石,安徽歙县人,后移居上海行医,是知名的新安医家,培养了三位名垂医史的门生。丁甘仁初到上海,曾问业于汪莲石;近现代医家恽铁樵研修医学时,也曾求教于他;程门雪在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之前,亦是汪的学生。
海外传播 在日本医家丹波元胤所著《中医医籍考》中,共收载新安医家63人,医籍139部。新安医籍主要外传朝鲜、日本两国。最著名的有南宋张杲的《医说》,明代吴崑的《医方考》、江瓘的《名医类案》、汪机的《石山医案》与《生生子医案》、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和清代医家汪昂的《本草备要》。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