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15 07:43:23 热度:838
罗志华(医生)
8月8日,湖北省鄂州市民潘先生砸坏了鄂州市中医院大厅里的一些物品,以发泄他心中的怒火。原来,他妻子是该院的门诊医生,今年2月以来,妻子月收入从以前的五千多元,一下子下降到了两三千元,原因是医院下达了住院指标,每20位门诊病人必须有一人住院,他妻子没完成任务。该院院长表示门诊医生的病人收容量对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并未下达强制任务。(8月9日《楚天时报》)
一项措施直接与工资挂钩,虽没正式下文,但没下达强制任务的说法站得住脚吗?也许在院长看来,以奖励的形式提高住院率,能帮助医院创收,也可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让完成任务的医生得到实惠。而实际上,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医院,在这件事上都得不到好处。
病人的利益受损是显而易见的。是否需要住院,完全取决于病情,与门诊量没有关系。比如有很多种疾病,只需到门诊治疗即可,根本没必要住院。这一规定势必将很多并不需要住院的病人,最终在医生引导下住了院,多掏钱不说,不该做的检查做了,不该打的针打了,由此导致的过度医疗,对病情丝毫没有好处,病人花了钱,反而受了罪。
对于医生来说,病人是否住院不是完全根据病情来作判断,还要尽可能地劝病人住院。医院人为地对医生的判断进行了干扰,这对医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一大考验,医生要么收入减少,要么昧着良心看病,在两难的选择中,对医生的医德和医术,都有很大的伤害,长时间地带着功利心看病,好医生也会变成坏医生。
能够得益的似乎只有医院,因为住院病人多了,收入就会提高。但医院也并非真能得到好处,也许短期确实能提高收入,从长期来讲,医院的公益性变成了功利性,走到哪都有一股唯利是图的氛围,这无疑会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形成不了以专业为主、服务至上的气氛。何况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病人知道了这家医院有拉人住院的毛病,不说住院率,恐怕门诊率都会下降。
医改以减轻病人负担、方便病人看病为目标。具体到看病的细节上,就是吃药能治好的病,就不必打针,门诊能达到效果,就无需住院。到处都在讨论如何减轻病人负担、如果强化医院的公益性,这家医院却反其道而行,背离了医改的方向,此观念不改,就难以适应医改新政,并因此而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1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