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治未病”催热大健康产业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3-08-06 19:18:28 热度:1114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群体中不断蔓延。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变,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大健康产业恰恰是“防、治、养”模式的产业体现,随着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大健康产业被视为蓝海。
  自我保健对抗慢性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被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在专家看来,这些病实质上都是由可避免的行为性风险因素造成,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吸烟和过量饮酒。也就是说,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自我保健来预防和规避。
  “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就在于自我保健。”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陈洁如是说。据了解,2010年经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倡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共同发起,每年7月24日被设立为“国际自我保健日”。
  “设立7月24日作为‘国际自我保健日’,是为了提醒每个人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时刻都应该关爱自己,不忘自我保健。”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主席、国际自我保健基金理事长郭振宇博士表示,人们有责任,同时也有权利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健康无法单凭医疗保健系统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来实现这种社会中的健康状态;要实现这种状态,个人必须通过自我保健充分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中来。
  郭振宇表示,对于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公众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实际上有许多目标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但需要掌握生命和健康科学常识,并加以运用。“八成的心脏病、中风、II型糖尿病及三分之一的癌症个案都可以通过自我保健减低患病的风险,这不但对个人及家人有益处,亦大大减轻政府有关医疗开支的压力。”
  据专家介绍,国外公众的保健意识体现于孩童时期的健康常识教育,比如,两个学生同时感冒,中国的学生通常会选择感冒药,甚至是去医院接受点滴治疗,而美国学生则会选择买维生素,对应自己的症状补充相应维生素,增加白细胞抵抗力。
  大健康产业被视为蓝海
  随着国内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药企纷纷“押宝”大健康产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医药领域内,所谓的“大健康”产业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保健食品、药妆等;另一个是包括体检、疾病康复等的医疗服务,即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护肤美容等“大健康”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众多药企纷纷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OTC产业正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无论是政策上的限制还是消费者日趋全面的需求,都迫使OTC行业不得不转型。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OTC正处于瓶颈期,而大健康领域则是蓝海,药企所做的大健康产业大多是对OTC的一种扩充与升华,将自己企业最擅长的东西丰富起来,这无疑是双赢的选择。
  据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黄金期,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保健品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全球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1980至2000年间,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盟年复合增速17%。2010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将回归到“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费增速提速,预计到2020年市场容量可达4500亿元。
  “在国外,保健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公众健康选择中的重要部分。”郭振宇表示,国外的大健康店就如同超市一样,遍布社区与街道,其中售卖的产品种类非常齐全,人们可以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健康需求的各类型产品。
  郭振宇表示,从政府角度来说,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预示着民众自我保健能力的提升,也就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降低了医疗成本,所以很可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驱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而对于社会而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必是一件好事,它将去满足人们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降低看病成本,提升幸福感。
  保健品市场有待规范
  不过,大健康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保健品市场情况尤甚。不少企业借用“养生”之名,推出各种奇效“保健品”。
  “公众首先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一味否定所有保健产品,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保障的产品。”郭振宇表示,如果能够坚持服用品质保证的保健产品是有利于自我保养的,但现在有一些商家的确在利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来牟取暴利,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产品和宣传,这不仅使广大消费者受到伤害,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对保健品闻之色变,其实只要在选择时注意两点,就可以很好的规避消费陷阱。首先,选择值得信赖的大品牌。好的保健品是需要强大的技术背书来保障其品质的,大品牌在技术、成本投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都有较高的优势,这样的产品品质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要注意“对症下药”。保健品绝对不是仙丹,如果一种产品在宣传上说得好像包治百病,那一定不可信。保健品分为很多种,膳食补充剂、钙类等等,都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提取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之前应该通过可靠的渠道先了解一下自身的需求,再有选择的购买保健产品,坚持长期服用,配合膳食和运动,才能收获效果。
  据郭振宇介绍,国外法律对健康产业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产品的品质与功效必须进行专业的评估与认证。此外,健康领域的每个环节,其违法成本巨大。“国内的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健康教育到产品供应,再到法律法规的保障健全,各个环节亟须规范和加强。”
  ■相关报道
  慢性病管理须攻守结合
  30年前,“慢性疾病”(简称“慢病”)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那样陌生,而如今我国慢性疾病患者大军已然数以亿计,慢病已经成为中国公众的头等健康威胁,给公众健康和国家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在最近举行的“2013赛诺菲健康加油站”的活动上,专家指出,现阶段慢性疾病的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对于慢病患者来说应该掌握两大管理技巧:防与守相互结合,共筑健康堤坝。一方面应注重“预防”,因为慢病人群相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抵抗力更弱,更容易受到一些传染性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的侵袭,且慢病人群一旦感染了如流感、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会加重其本身的慢病病情。另一方面,应加强科学的慢病自我管理,做好日常基础监护工作,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坚持定期复查。
  接种疫苗,避免传染病侵害
  专家指出,警惕传染性疾病危害,注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是慢病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慢病人群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这些传染性疾病对慢性疾病人群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肺炎球菌性疾病就非常“青睐”肺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病人群。肺炎球菌性疾病顾名思义,是由肺炎球菌感染后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最常见的是肺炎,更为严重时细菌入血可导致菌血症、脑膜炎等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再比如流感,所有人群均对其易感,发病率高,一般经1-2周病程可自愈,但慢病人群感染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可表现为肺炎、心肌炎、脑脊髓炎等,甚至死亡。每年流感高发季节,心血管病事件也会进入发病高峰期,这并不是巧合,因为呼吸道感染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面对这些传染性疾病的伤害,该怎样去科学的预防,才能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呢?专家表示,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预防措施。由于疫苗在慢病人群中具有重要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各种慢性疾病防治指南中都已经明确指出慢病人群需要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后,既往有心血管或者脑血管病史的60岁及以上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降低了50%。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流感和肺炎住院达48%-57%,减少总死亡达78%,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减少肺炎住院达38%,减少肺炎死亡达72%。
  “三个坚持”,守护患者基础健康
  管理慢性疾病是一场持久战役,科学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可以帮助慢病患者重拾健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专家提示,科学的慢性疾病管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三个坚持”,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坚持定期复查。
  首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合理健康,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专家强调,慢病患者需要完全戒烟、忌烈酒,饮食遵循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四低二高”原则。除了要“管住嘴”,另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要“迈开腿”。
  其次,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就是要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切勿擅自停药。专家指出,对于慢病患者来说,长期的、规律的服药就是降低心脑血管类疾病复发、死亡的风险。就拿最常见的冠心病来说,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再次发生心梗、中风的危险会比没有发生过心梗的人高3-5倍。所以,冠心病出院后绝对不是“高枕无忧”了,而是存在高复发风险。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第三个坚持就是要定期复查,就是说无论病情稳定与否,定期复查是不可或缺的。专家强调,定期复查其实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患者日常的自我监测,另一个是定期去医院复查,这样通过综合手段,达到良好慢病管理效果。
  由此可见,综合性的,科学的慢病管理方式,将有效帮助慢病患者实现控制病情,避免延误病情的目标,使慢病患者更充分的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