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国产医疗器械行业获国家政策扶持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06 10:37:05 热度:2367

本报记者 连 漪 闫 龑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2届年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在全部工业12个大类里增速最快,与上半年GDP增速7.6%相比高出5个百分点,但整体增幅呈放缓趋势,需要高度关注。为扶持生物产业的发展,国家已确定相关专项。
  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体较高
  据介绍,今年1~6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9.3%,医药工业增速高出全部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超过冶金、建材、石化、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但从销售收入来看,医药工业1~2月增速是22.6%,1~3月是20.6%,1~4月是20.4%,1~5月是19.9%。从效益上看,实现利润增幅1~2月是23.6%,1~3月是21.5%,1~4月是18.6%,1~5月是17.1%,销售收入与利润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从过去3年的数据来看,医疗器械工业与整个医药工业一样,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医疗器械工业生产的增速与全部医药工业的增速基本上同步,都超过了20%。但医疗器械工业与全行业相比,增速略低。
  从效益上看,医疗器械工业尽管效益增速高,但是波动比较大。2012年,医疗器械行业的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的8.7%,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9.3%,2011年与2012年均为9%左右。医疗器械行业利润3年来总体上高于全部医药行业。也就是说,医疗器械工业运行的质量是好的,增长的质量是高的。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医疗器械工业的利润增幅明显低于全行业。1~3月份为9.3%,全行业为21.5%;1~5月份为12.5%,全行业为17.1%。
  三个专项扶持生物产业
  此次会议透露,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我国确定了7个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整个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出台,其目的是掌握未来的主动权。规划将生物医药纳入其中,包括四个子领域: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预计到2020年生物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届时产业的增加值应占GDP总量的5%~6%。
  据了解,为落实生物产业规划,国家提出了六项措施,第一是完善政策,促进创新创业。建立健全生物产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高效审查机制和监管机制,依法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机制。第二是加强需求激励,强化市场拉动。第三完善创新激励,促进持续发展。第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团队建设。第五,加强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安全。第六,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规划落实。
  为落实规划,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信部已经设立了三个专项扶持生物产业发展,一是蛋白类和疫苗生物制药项目,二是化学药物的专项,三是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专项。
  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专项
  注重双向激励
  据了解,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原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专项的通知》。这也是多年来四个部委首次形成共识,一致形成意见支持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会议透露,通知强调以需求作为重点,双向激励。调动医疗机构服务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申报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也要选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还有医疗卫生机构等用户单位联合申报。“我们特别希望产学研用相结合,特别是医疗机构,在产品设计、功能开发和稳定性提高方面,能为企业出谋献策,加强合作。”在资金分配上,既要支持生产企业,也要支持参加研制开发的医疗机构。目前项目评审工作已完成,四部委目前正在商量项目资金下达的事宜。
  据了解,今后国家还将开展高性能医学诊断设备区域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支持医疗机构或者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检验检测中心等治疗中心。
  为促使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这位负责人认为,医疗器械行业要避免重复建设,另外,要注重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把医疗器械行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料
  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体外诊断产品领域,以整机研制带动核心关键技术、材料突破,并推动整机设备应用示范,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重点支持三大领域,十五个方面。一是医学影像设备,分别是多排螺旋C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设备及专科超声诊断设备、PET-CT、PET-MRI、数字化X射线机(DR)、电子内窥镜(软镜);二是治疗设备,分别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加速器)、治疗型无创呼吸机、手术导航系统、血液净化设备、聚集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三是体外诊断产品(IVD),分别是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能量基因测序系统。——摘自浙江省发改委网站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