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8-02 16:39:30 热度:771
本报记者 张 杰
从部队卫生兵,到军医大学员;从任职南方医院,到留学哈佛;从发表国际顶尖论文,到当选中科院院士,侯凡凡的人生轨迹充满“传奇”色彩。她有很多闪闪发光的头衔,广东唯一的中科院女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但她从没有忘记,首先要当好一名医生;她无暇顾及家庭,内心充满对母亲、丈夫和儿子的愧疚之情,却时刻告诫自己:病人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正是这样一名医生,让太多绝望的病人感到安全、温暖、有信心。
卫生兵自告奋勇去养猪
清瘦高挑、发髻挽起,总是穿着合身得体的白大褂,那份干练、爽朗和刚毅能让人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她。这是当年《生命时报》记者在南方医科大学求学时,侯凡凡院士给人留下的印象。当记者说起这一幕时,侯凡凡笑着说:“一个精神焕发、衣着得体的医生和一个邋遢的医生,给病人的信任感完全不一样。”
与侯凡凡院士交谈,无论谈到过去的艰辛还是现在的成就,她的言语间都透出几分乐观与豪爽。“我不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回顾起成功之路,她认为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1968年,18岁的侯凡凡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卫生兵。因“别人都不想去”,她自告奋勇去了炊事班,担起了养猪的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那段日子简单而又快乐。那时候,侯凡凡爱骑马、爱射击,或许这些硬朗的爱好,也暗示了她性格中的执着和倔强。
两年后,她成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考入南京军区总医院,在这里,张训教授引领她进入肾内科领域。40岁时,侯凡凡凭借埋头苦读,考入中山医科大学读博士。学习3年,她获得了4个“最”:年龄最大,职称最高,学位最低,成绩最好。学习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1995年,侯凡凡又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3年后,她毅然谢绝了哈佛医学院和新加坡国家肾脏基金会的聘书,回到了祖国。她说:“中国有太多的患者,患者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解决。”
2009年,侯凡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说,她所承担的研究课题都是在8小时之外完成的:“我们是业余科学家。”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院士只是一种荣誉,我还是要当好一个医生。”多年来,她几乎没有节假日,办公室成了她的家,沙发一角永远卷放着一张毯子。工作起来,她常常忘了时间,不知道该吃饭、该下班、该睡觉了。“既然当了医生了,我就想当个好医生。”侯凡凡的母亲曾是一位传染科医生,侯凡凡还清楚记得小时候妈妈值急诊班,一值就是一个月,为了便于女儿自己照顾自己,不得不剪去她心爱的长辫子。“知道医生辛苦,也要做,因为已经是医生了。”
不能把行医当作牟利
“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患者住院;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就决不用两种;能用便宜的药,就决不用贵的。”这是侯凡凡为自己定下的一条行医准则,被南方医院肾内科人员称为“侯式法则”。在侯凡凡看来,医生收益要靠提高服务质量,靠优质医疗能力,而不是想尽办法在病人身上牟利。作为科室主任,她还要求全科人员奉行两个行医原则:一不能对病人态度不好;二不能把行医当作牟利行为。
曾有一位广东清远的患者请侯凡凡帮他造一个血管瘘,以便继续透析。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后,侯凡凡发现,病人的肾功能衰退由肾内结核引起,可对症治疗,无需透析。当她把该结果告诉病人时,却被责怪不负责任。侯凡凡诚恳地说:“你想想,为什么到手的钱我们不赚?是因为你不需要。如果你还想不通,就让疗效来说话!”一个月后,这位病人甩掉了透析的包袱。
在侯凡凡的带领下,南方医院肾内科一直坚持对“大处方”现象定期自查。2006年,他们被卫生部评为“患者满意度最高、抗生素使用控制最严格、医保付费患者自费率最低”科室。曾经是这个南方医院的“最穷科室”,由于处处为患者着想,患者与日俱增,床位也从43张增加到100多张,甚至还有一些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也慕名而来,科室的收入反而增高了。
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侯凡凡去年年底到北京参会。这个新身份让她对医改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想尽办法使医疗环境好一点,给老百姓尽可能提供一些方便,把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一点。能做到这三条,就是医生对医改贡献的力量了。”侯凡凡认为,医药没有分开是导致过度医疗的重要原因。这是制度的问题。所以,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很重要。
用心感受患者的需求
在侯凡凡的字典里,好医生的概念包含3个含义:一要用心体察病人所需;二要潜心医术,提高医疗质量;三要贴心地为病患排忧解难,尽可能地减轻医疗负担。
侯凡凡出诊时,常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一次,她出门诊到下午一点多还没吃午餐。一位患者带了盒饭给她:“侯主任,您太辛苦了!我帮不上什么忙,就在楼下帮您买了个盒饭,您吃一点吧。”侯凡凡谢绝了,因为“这个病人经济很困难,他自己都舍不得买盒饭,我不能让他多花钱”。
现在看病像打仗,每个病人都希望自己的所有疑惑都能得到解答,但这样又减少了其他病人诊治的时间。针对这一矛盾,侯凡凡从细节入手解决。“肾脏病是慢性病,患者往往会带着厚厚的病历过来,我尽可能看。每用完一本病历,我会在新病历前做个小结,记录用药和病情,节约时间。”侯凡凡还在考虑开博客,普及肾病科普知识。
“病人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这是侯凡凡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病人贴心,换来了病人的信任。侯凡凡领导的肾内科连续20年没有一起医疗纠纷,与患者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国民健康是最大的和谐,我们医生不能创造财富,但能让病人感到安全、温暖、有信心。能实现这个目标,医患关系就是和谐的。”
侯凡凡文笔好,爱写东西。在采访最后,她给记者念了一首自己写的小诗:“你和我相逢在秋季,火红的枫,金色的菊。让缤纷的色彩流进梦里,收获一份丰收的欢喜。哪怕是,你收获了我,我收获了你。”诗中,我们看到了侯凡凡眼中的医患关系——互相收获。▲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